close
Carpesium divaricatum Sieb. & Zucc. 煙管草 [菊科]
別稱:金挖草、金挖耳
特徵:多年生草本,直立,植株高25~150cm;上半部分枝,莖密被白柔毛。基生葉早凋,下部莖葉具長葉柄,卵形至長卵形,長可達12cm;鋸齒緣,先端鈍或銳尖,葉基圓或稍成心形或截形。中部葉長卵形、橢圓形至長橢圓形,葉向上漸變小,葉柄也漸變短;葉兩面被毛,下表面被腺體。
頭花單一,生於莖頂端或分枝頂端,苞葉3~5枚,披針形至長橢圓形,大小不一。總苞卵狀球形,基部寬,上部收縮;苞片多層,內層長於外層,呈覆瓦狀排列;小花全數筒(管)狀花,黃色。頭花開放時常下垂。瘦果細小,長3~3.5mm;缺冠毛。
分布:中國、韓國、日本、琉球和 台灣。台灣分部於海拔600~1600公尺山區,喜半遮蔭林環境,道路兩旁、灌木叢間或林下有機會見到。花期一般在7~9月。
天名精屬(CARPESIUM)目前認為 台灣有5種,其中 天名精(C. abrotanoides)、杓兒菜(C. cernuum)數量稀少,細川氏天名精(C. minus)也不容易遇見,除非知悉其產地與環境。一般來說僅 煙管草(C. divaricatum)與 黃金珠(C. nepalense)兩種較為常見,到適當的地點不難遇上。本來想待 本屬(CARPESIUM)較齊全時再寫,但入夏後天氣太熱,身體好像生鏽般很懶得動,風災又來攪局,還是先貼既有種類。
菊科相關種類請點選:菊科植物目錄
參考資料: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第肆卷
台灣植物誌 第二版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