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mellia tenuiflora (Hayata) Coh.-Stuart 細葉山茶 [茶科]
Camellia brevistyla (Hayata) Coh.-Stuart
Thea gnaphalocarpa Hayata
Camellia gnaphalocarpa (Hayata) Coh.-Stuart
別稱:小果油茶、油茶、細葉茶
本種近年研究將之併入 短柱山茶(C. brevistyla)中,因 東北部山區所見族群 葉多為倒卵形至橢圓形,且花柱普遍稍長,所以仍以 細葉山茶為標題紀錄它們。
特徵:常綠灌木至小喬木,枝幹呈褐色至紅褐色,細長;小枝被毛,灰褐色。葉革質,倒卵形、橢圓形至長橢圓形,長4~5cm;葉緣細鋸齒狀,中段至葉基不明顯或全緣。花單生,白色,徑約1.5~3.0cm近無柄;近無柄,萼瓣5,不等長,疏被毛。蒴果球形,徑約1.2cm;種子1。
分布:中國(華南)、台灣。台灣主要分布在北部、東北部低海拔山區。
成長過程中,杜鵑花和 茶花一直伴隨到成年,對這兩類灌木有一種親切感;開始摸野生植物後,自然試著找尋這兩種花卉的原生種,嘗試剪下細枝條帶回插枝。杜鵑花科(ERICACEAE)當然是以 杜鵑屬(RHODODENDRON)為主,茶科(THEACEAE)則對 山茶屬(CAMELLIA)、紅淡比(紅淡比屬)、烏皮茶屬(TUTCHERIA)、木荷屬(SCHIMA)等花朵較大的種類都有興趣。
山區裡的 杜鵑花和 山茶花大多出現於稜線或近稜線兩側森林中。前者 台北郊山很容易遇上,植株外觀也易與其他樹種區別;後者北部僅有幾種,除 細葉山茶較常見外,不易發現,其他產於中、南部種類更是心有餘力不足。另外,杜鵑花中 杜鵑類(TSUTSUSI)插枝存活率高,不須特別照顧,兩、三年後即開出花朵;原生種山茶除難覓得外,山茶我卻拿它沒辦法,嘗試幾次後失去信心,不再剪細枝條回來插枝。
個人在山區裡遇到的 茶科(THEACEAE)總是寥寥幾種,沒有實物比對,對於種與種之間的辨識特徵無法掌握,所以 部落格寫了 大頭茶(Gordonia axillaris)後就沒下文。雖然對這一科的種類分辨沒把握,但對 山茶的情感依舊,會試著貼出其他曾拍過種類,若照片搞錯了,還請不吝指正。
茶科相關種類請點選:茶科植物目錄
參考資料: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第貳卷
台灣植物誌 第二版
后里國中 莊溪老師植物網頁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