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年12月5日
意外地一趟 台東行,下午空檔不知該往哪裡走,個人對 台東的印象就是 鯉魚山;廿幾年前來過一次,山上多是軍區,遊客僅能達山麓的 廟宇和 忠烈祠,開放的範圍攤商擁擠、人車吵雜。鯉魚山就在舊火車站後方,舊火車站已改大型開放公共空間「台東鐵道藝術村」,鐵道沿線則成為自行車道。
鯉魚山是 台東市區中的小崙仔,海拔僅75m,台東北郊另有一座小崙仔 貓山,海拔57m,兩山遙遙相對,有“貓守鯉魚”神話傳說。兩座小山境遇完全不同,前者從 清代即建有 昭忠祠,日治時期改設 神社,民國62~65年(1973~1976年)間建 龍鳳佛堂,成為 台東重要名勝。貓山則一直孤零零立於 卑南溪西側,除登山者拜訪基石外,少有人走動。
鯉魚山主登山口在 博愛路路底,我們選擇續走自行車道,右側是「台東故事館(誠品書店)」及 文創園區,在「武安宮」牌坊叉路口[圖1]有指標「往鯉魚山」。由此走入,叉路選擇枕木階梯陡上,經 龍鳳佛堂開創人 蔡福紀念碑[圖2]續陡上,由登山口上到觀景台[圖4]共約10分鐘左右,此後即走在鯉魚山稜線上,水泥步道緩緩起伏,在約5分鐘達老樹區[圖3],大榕樹成林,有熱帶海岸林的感覺。
步道幾處相對高點皆設置觀景平台,雖然是非假日,登山者不少,當地居民與遊客有。鯉魚山是 台東市的知名景點,曾經因旅遊型態改變而沒落,重新規劃後遊客再度回流。叉路觀景平台,先往“鯉首”方向走,“鯉眼”與“鯉首”間有步道陡下 正氣北路109巷登山口。鯉魚山最高點在“背鰭”觀景台[圖5],鯉魚山[圖6],海拔75m,原有一顆三等三角點1124號,已遺失。
接下來該往“鯉尾”或“鯉首”走拿不定主意,見到右側一大群遊客走上來,就順著這條步道走下去,是通往「龍鳳佛堂」的步道;佛堂與 忠烈祠間大平台,好多居民在此泡茶、下棋,一路上 卡拉OK聲音也是從這裡傳出的。鯉魚山 忠烈祠[圖7]前身是 日治時期 台東神社,更早是 清代 昭忠祠;感受這座歷經三次改朝換代的名勝,登上階梯,目前的 忠烈祠[圖8]造型有著 神社的影子。
忠烈祠周邊紀念碑數座,每一座都就近憑弔一番,有 清代 台東父母官 胡鐵花先生[上圖],與 台東關係深厚的黨國大老 鄭品聰先生,以及 台東首任民選縣長 陳振宗先生等人。其中 胡鐵花紀念碑為 日治時期 忠魂碑改建,胡傳 字 鐵花,清代奉調 台灣官員,國學大師 胡適的 父親;巡遍台灣各地,後任職 台東直隸州 知州,1985年 乙未戰爭 曾參與 台灣民主國事務,之後返鄉。
鯉魚山屬於 林務局步道系統中 區域級步道,由 台東林管處整建1.7公里登山步道,沿途設置詳細解說牌,規劃的相當完整。山麓的 忠烈祠道盡改朝換代的無奈,龍鳳佛堂興建時挖掘出大量 卑南文化遺物。這是一座自然生態與人文歷史都相當豐富的小山丘,到 台東花個1~2鐘頭時間,即可覽遍 鯉魚山。
其他登山紀錄請連結:登山-三角點目錄
參考資料:鯉魚山步道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