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llerya reticulata (Benth.) Schot 老荊藤 [豆科/蝶形花亞科]
Millettia reticulata Benth.
別稱:雞血藤、洗衫藤、白血藤、紫藤、葛藤、蟾蜍藤、過山龍、...
特徵:攀緣性灌木,草生地呈匍匐生長;莖灰白色至褐色,常呈彎曲狀。葉,一回生奇數羽狀複葉,小葉5~11枚,具短柄,厚紙質;卵形,近無毛至被疏毛,先端鈍形,有小凹缺;葉緣常微捲。花,頂生或腋生,圓錐花序,花數多,梗被短毛;蝶形花,紫色至深藍紫色,旗瓣具黃色斑紋;萼鐘形,淺5裂。莢果長橢圓形,可長達12cm,無毛,不開裂;種子扁圓形。
分布:中國、越南、琉球、台灣。台灣分布於平地、低至中海拔山區,常出現於林緣、溪邊樹冠層,以及海邊灌木、樹叢以及草生地。花果期通常在秋、冬季。
老荊藤是野外常見的 豆科植物,為常綠藤本,北海岸、東北角海岸岬角山坡灌木叢上,常見纏繞的木質藤蔓,就是它。未見花、果,僅看其厚厚的葉子,還真不易與 豆科植物(LEGUMINOSAE(FABACEAE))聯想;小葉先端具小凹缺,是最簡易的分便要點。
常行走於 北海岸、東北角海岸山區步道,稍加注意不難找到 老莖藤;但想找葉子漂漂亮亮的整株藤蔓,卻很不容易,總是被蟲啃得亂七八糟。這種木質豆藤是多種 蝴蝶幼蟲的食草,如 雙尾蛺蝶、銀斑小灰蝶、台灣銀斑小灰蝶、波紋小灰蝶、琉璃波紋小灰蝶、...等等。這些幼蟲不止啃葉片,還酷愛啃花,所以 老莖藤雖常見,想拍無缺損花朵得靠運氣。
台灣產 老荊藤屬(MILLETTIA)成員已發表 台灣魚藤(M. pachycarpa)、光葉魚藤(M. nitida)、小葉魚藤(M. pulchra var. microphylla)及 老荊藤(M. reticulata)等4種。其中 台灣魚藤為中北部中海拔山區常見藤類,光葉魚藤較少見,小葉魚藤列名稀有植物;本文介紹的 老莖藤是常見藤類,廣泛分布全島低海拔地區。魚藤是民俗植物,先民曾以其汁液捕(毒)魚,讓這種 植物融入民間故事中,可參考「苗栗‧三義 關刀山」。
豆科相關種類請點選:豆科植物目錄
參考資料: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第參卷
后里國中 莊溪老師植物網頁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