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tris formosana (Hayata) Sasak 台灣粉條兒菜 [百合科/納茜菜科]
Metanarthecium formosanum Hayata
Aletris foliata (Maxim.) Franch. var. glabra (Bur. & Franch.) Yamamoto
特徵:多年生草本,直立, 根狀莖通常被纖維鞘包圍。葉紙質,基生葉蓮座狀,披針形至闊披針形,長10~15cm,寬1~1.5cm;先端銳尖至漸尖,基部狹窄,全緣,偶呈波浪狀;上表面中脈下凹,下表面凸起,側脈不明顯。花莖直立,長可達30~50cm,著花通常超過15朵,總狀花序;花白色至黃白色,長0.4~0.6cm, 花被裂片基部合生,形成筒部,先端6裂。蒴果黃褐色,卵圓形,長0.5~0.6cm;被黏毛,種子多數。
分布:特有種。分布於全島2,000~3,500公尺高山上,以 中央山脈及 玉山山脈之高山草原較為常見。本種花期通常在夏季,夏季至 合歡山區很容易見到,全株被黏質毛,辨識容易。
粉條兒屬(ALETRIS)為 泛百合科(LILIACEAE)成員,目前歸 納茜菜科(NARTHECLACEAE)。本科在 台灣有 粉條兒屬(ALETRIS),已發表2種,即 台灣粉條兒菜(A. formosana)及 束心蘭(A. spicata),前者分布於高山草原,後者主要出現在低海拔山區,中海拔僅出現於1,500公尺以下山區,兩種分布範圍未重疊。
個人對 粉條兒屬(ALETRIS)很陌生,但 台灣僅有兩種,分布範圍不重疊,外觀共同點在「花被裂片基部合生,形成筒部,先端6裂」,其他差異頗大。既然部落格「植物世界」單元已經寫了 束心蘭(A. spicata),那就將 台灣粉條兒菜(A. formosana)一併補上,完成這個屬的介紹。
百合科相關種類請點選:百合科植物目錄
參考資料: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第伍卷
台灣植物誌 第二版
中国植物志
台灣原生植物全圖鑑 第一卷 鐘詩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