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毛姬蟪蛄 苗栗 馬那邦山.jpg
苗栗 馬那邦山 ♂蟲

半翅目 頸喙亞目 蟬科 蟬亞科 蟪蛄族

Suisha formosana (Kato) 長毛蟪蛄

特徵:小型蟬,體長約14~17mm,體型粗短。體色主要為草綠色,混合著黑色斑紋;被長毛,腹部尤其多。頭部、複眼皆為草綠色,前翅前緣膜較 蟪蛄屬(PLATYPLEURA)膨大、彎曲,具大面積雲狀翅斑,翅基起一半不透明;雲狀斑淡黑色、淡褐色相間。後翅黑色,外緣顏色較淡呈褐色,少部分透明。

分布:中國、台灣。台灣分佈於全島低至中海拔山區,成蟲出現時間在冬季,12月至翌年3~4月間;數量遠少於 蟪蛄、小蟪蛄,出現時間又特殊,不易發現。

台灣除 寒蟬屬(MEIMUNA)幾個種類成蟲可越冬以外,本種是唯一冬季可見的蟬,而且是冬季才出現。由於出現季節特殊,鳴聲低沉,而且通常只出現在森林裡,所以不易發現。根據書籍描述,長毛蟪蛄還有些數量,但我是第一次注意到牠;發現時將牠當成 小蟪蛄,還跟夥伴說:『小蟪蛄三月初就出來?鳴聲不太一樣,顏色也怪怪...。』,完全沒想到是 長毛蟪蛄(Suisha formosana)。本種外觀與 蟪蛄(Platypleura kaempferi)、小蟪蛄(Platypleura takasagona)相似,乍看之下容易錯認,以成蟲出現季節不同,可區別本種與其他兩種。可注意其 複眼草綠色,蟪蛄、小蟪蛄複眼呈黃綠色;翅膀淡褐色雲狀斑較大,可與 小蟪蛄可區別。

蟬相關種類請點選:半翅目 頸喙亞目

參考資料:台灣賞蟬圖鑑 陳振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