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灣遠眺.jpg
麟山鼻遠眺 白沙灣

北台灣海岸線中,由 淡水算起有高聳海崖的岬角計有 麟山鼻、富貴角、金山岬、野柳岬、八斗子、蕃子澳(鼻)、鼻頭角到 龍洞,海崖高度從一、二十公尺到近百公尺落差,形成壯麗的海崖景觀。這其中 麟山鼻和 富貴角像兩兄弟般並列,立於 台灣島最北端;由 大屯火山群高處俯瞰,可感受到海岸線凸出兩個小鼻頭,讓人印象深刻。

這兩個岬角在 北海岸 富貴角、麟山鼻 附帶介紹附近基石...中簡單的介紹過,其中哥哥 富貴角還單獨寫了一篇 富貴角燈塔介紹,本篇一起來走一趟弟弟 麟山鼻吧。麟山鼻由 台2號公路 白沙灣附近車道進入,旁為 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遊客服務中心,此處有停車場、廁所等等設施。再往內走另有一處大型車道停車場(地圖中間紅色寬車道),此處海崖缺口走枕木階梯可下到沙灘,海崖高度約20m。

麟山鼻.png

再前行不久,有個小聚落稱 下員坑,此地車道直行鐵門封閉,僅能徒步;可通往目前閒置的後方房舍及觀景台,並且下到岬角前端海岸。聚落前左下車道急降至 麟山鼻漁港,這裡有幾區小型停車場。漁港腹地極小,船隻小數量少,是鄰海捕撈的小漁港;從漁港旁有步道可順時鐘繞一圈 麟山鼻,時間上最好有1小時以上,不至於太趕。

小聚落旁有步道可下至海岸邊,進入不久左側上坡路上到高點為 原麟山鼻基石(下員坑)所在處,海拔31m,現立「一等衛星控制點」[圖1]鐵牌(地圖灰色三角點);後方為民宅,搭蓋著造型原始的觀景台及簡易聚會場所[圖2],應該屬於預約型的場地。 下員坑二等三角點1068號曾遭挖掘丟棄,由 藍天隊登山前輩拾起重立;從車道徒步進入鐵門廣場,由右側土路上行可達。

麟山鼻.jpg

從聚落旁步道若下行可達沙灘[首圖],此處絕大多數時間可通行往岬角前端步道,但大潮時需涉水才能通過。麟山鼻的精華在岬角前端這一段,與 富貴角一樣有特殊景觀「風稜石」[圖3],還有天然海槽藻礁區及石滬區[下圖];石滬在漲潮時是個非常大的水域,退潮時分為兩個滬區,各自有由不同的居民擁有權利吧。如果海岸、石縫間沒有那麼多垃圾,麟山鼻真的很漂亮。

麟山鼻石滬區東側的巨大風稜石堆上頭設立著「麟山鼻領海基點(T6)」一座[圖4] ,為國家設立領海基點之一;與「彭佳嶼2(T5)」和「大堀溪(T7)」兩領海基點構成 直線基線,確立我國12浬領海範圍。因 本島北方尚有 彭佳嶼、棉花嶼諸島,地理位置因素,本島北端領海基點沒立在極北的 富貴角,而於 麟山鼻設立。

麟山鼻石滬.jpg
石滬之一

數十萬年前 大屯火山群爆發,熔岩奔流入海而在 北海岸形成 富貴角及 麟山鼻兩處狹長陸地,麟山鼻以東成為奇嶇的岩岸地形,多『鼻』、『角』及『頭』等岬角,並且構成『灣』、『澳』等海灣。麟山鼻以西則是沙岸的起點,由此延伸到西部海岸線全是沙灘、泥灘,麟山鼻扮演著 台灣海岸線最重要的轉折點。

參考資料: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