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pinia uraiensis Hayata 烏來月桃 [薑科]
別稱:大輪月桃、番仔月桃
特徵:植物體高2.5~3.5m,具葉柄,葉,長橢圓形,長70~105cm、寬9~20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側脈明顯、常凸起、易裂;兩面光滑,僅葉緣被毛;葉緣常呈波浪狀,常沿側脈全裂或半裂。
花,總狀花序,直立或斜上,花序長可達35cm或更長,密被硬毛;偶在花軸下方具2朵花;具小苞片,小苞片長4~5cm,花被片白色,末端粉紅色;花,筒狀,3~3.5cm,白色,唇瓣黃色,具紅色點狀及條狀斑紋。蒴果黃色,近球形,直徑2.5~3cm;密被白色刺毛。
分布:特有種,產於北部及東北部低海拔山區,大多呈零星分布,大屯火山群、石碇、坪林、烏來 等地,少數溪谷或山麓族群較大且密集。花期通常在4月份,有時更早,同一地區常是最早見到花的 月桃屬(ALPINIA)植物。
月桃花常見於春~秋季之間,台北周邊每年早春時節,也就是3月初,一種早開的 月桃花即出現,有些山徑還會綿延數十公尺,這就是 烏來月桃。烏來月桃外觀乍看與 月桃(A. zerumbet)相似,都是大型 月桃,植株高可達3~4m。觀看葉面即可簡單區別兩者,月桃葉面光滑,側脈不明顯,烏來月桃則有著非常明顯凸起的側脈。開花或有果實時則更易區別,月桃花序梗下垂,烏來月桃則直立。
薑科(ZINGIBERACEAE) 月桃屬(ALPINIA)植物,台灣原生種類多達15種以上,或許還會增加,辨別上讓人頭疼;其野外偶會出現天然雜交個體,更增加區別上的困擾。辨識上先區別出大型種、中型種和小型種,再依特徵慢慢比對。其中大型種集中於北部地區,以 月桃(A. zerumbet)與 烏來月桃(A. uraiensis)最為常見,兩者差異也較大;遇到介乎兩者間的中間型,則可能是 屯鹿月桃(A. tonrokuensis)、曲尺月桃(A. kusshakuensis)、角板山月桃 (A. mesanthera)...等等,這些就得慢慢來了。
薑科相關種類請點選:薑科植物目錄
參考資料: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第伍卷
自然攝影中心圖庫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