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年3月30日(三)
初春,山胡椒、山香圓等樹花開花的季節,時間允許時,我會一大早開著車到山區,尋找適合的開花樹木,沒遇到合適的樹木,就是到處走,遊山玩水或找樹木、花草拍照。若找到可以觀察樹冠層的開花樹木時,便不再移動,駐足在樹旁等待訪花昆蟲;通常8點半到10點半間這段時間,可見到的訪花昆蟲的種類和數量較多,需把握這段時間。
遇到合適的樹木,往往一待就是兩個小時或更長,枯等或是精彩要視天氣、溫度和運氣,看得到拍不到是常有的;有無收穫是一回事,個人樂在其中,這對沒興趣的人來說是非常枯燥的,避免被抱怨,常選擇獨行。上週天氣預報只有兩天放晴,記事本上其中一天沒事,非把握不可,決定往北橫跑,老婆說要陪我去,於是就出現一趟 小烏來的輕旅行。
地圖複製自中研院《臺灣百年歷史地圖》臺灣地區兩萬五千分之一地形圖『經建版』,補上地標及道路編號。地圖中每一方格邊線代表實際距離1公里。
我到 北橫拍訪花昆蟲通常不會跑太遠,羅浮以後路幅狹小,就算看到合適的樹花也沒地方停車,所以大多在 角板山到 羅浮之間,這次選擇到 小烏來。清晨天未亮即出發,在 大溪吃早餐,由台7轉入桃115道路(小烏來道路)後開始尋找合適的樹木;過 小烏來收費亭(不收費)沒多久就看到一棵開滿花的 樟葉槭,附近還有兩棵盛開的 紅楠,紅楠太高拍不到樹冠,決定選 樟葉槭。時間還太早,也缺少陽光,樹上除了 蜂外 蝴蝶都還沒來,所以決定到 小烏來天空步道繞一圈,預估9點回到 樟葉槭旁。
到 小烏來風景區多次,多是在 宇內部落前後找蟲尋花,或是登山路過,不曾進入「天空步道」[圖1]過。這一趟才算是“真正”「小烏來」的旅遊吧,依指標步行至入口處,非 桃園市民門票50元,進入後就見到 小烏來著名的 風動石[圖2],祂還在,只是倒了,我還以為 民國102年(2013年) 蘇利颱風後,風動石滾到溪床裡了。小烏來瀑布是 大漢溪支流 宇內(烏來)溪下游落差形成的水牆,分三段,一般指的是中層落差達50公尺的大瀑布。宇內溪源自 北插天山(1727m),長度約6公里,是 大漢溪上游南北走向段較大的支流,沿溪有 下宇內(烏來)、卡普、上宇內等 泰雅族部落。
見到「天空步道」[圖3]時嚇一跳,原來這麼短,就是走到瀑布上方而已,感覺談不上挑戰試膽,如同走天橋般。依據解說看板,到瀑底的落差有70公尺,探出頭看瀑底滿恐怖的。不敢直接拍,隔著強化玻璃拍 小烏來瀑布[圖4],不知怎地,看著大量溪水落往深處,心跳加快有懼怕感。以前喜歡在懸崖峭壁間跳躍,還曾嚇昏旁邊的山友,如今自己也老了,對高度的承受力消失,膽子變小了。不敢再往下看,目光轉到空橋對岸山壁上的 金毛杜鵑[下圖]開得正美,杜鵑花一直是我最愛的花卉之一。
離開「天空步道」,工作人員引導往「天空繩橋」走,先走 宇內一號水泥橋跨越 宇內溪,爬一小段緩鐵梯到「天空繩橋」入口處,工作人員說,這是單行道,走過去必須繞一圈回到入口,不能反向走繩橋回來。「天空繩橋」[圖5]長度70公尺,跨越 大漢溪另一條支流 大利幹(義興)溪,落差有50公尺以上。大利幹溪源自 南插天山(1907m),長度僅約3~4公里,地形相當陡峭,以前聽當地人說沿線瀑布成群,但非一般遊客所能到達。
依工作人員指示,走過繩橋後往左走,再走過“山洞”[圖6]會看到瀑布,景觀非常美麗,繞一圈只需十來分鐘。說“山洞”其實是“明隧道”,應該是防落石興建的仿隧道吧。穿過幾座明隧道後瀑布出現了,陽光灑落下的瀑布[首圖],真的好美,站在這平台遠方是上層 龍谷瀑布,平台旁是 鳳谷瀑布上方,雙瀑合稱「龍鳳谷瀑布」。往回接上步道,走過「和平橋」[圖7]又回到 大利幹溪右岸,途中可見到 鳳谷瀑布[圖8];剛才的平台就在那上頭,被樹木遮擋看不到,注意照片遠處還有 龍谷瀑布。
動、植物篇
花了約一個小時走訪了 小烏來瀑布和 龍鳳谷雙瀑,一路爬升回到樹花盛開的 樟葉槭旁,陽光刺眼,整個樹冠層已是滿滿的訪花昆蟲。時間接近9點半,打算待到10點,花半個小時看能拍到那些蟲子。今天的主角是 樟葉槭(Acer albopurpurascens)[上圖],槭樹科成員,就是 楓樹的一種,葉子似 樟樹故稱之。葉對生,小枝帶紅褐色是我辨識它的要點之一,夏季比較好區別,滿樹掛著有翅膀的楓樹果實,一看便知。
[圖a]白底烏小灰蝶(小灰蝶科):又稱 南方灑灰蝶,不常見。本種小灰蝶翅面黑褐色,停棲時翅膀偶會張合,張開時間很短,沒拍到。
[圖b]白領帶木蜂紹德亞種(蜜蜂科):對蜂類一知半解,但覺得這群大胖蜂很有趣,壯碩的身軀,接觸到樹花瞬間花叢會劇烈震盪。這個前胸有一圈黃白色絨毛,應該是 白領帶木蜂紹德亞種吧。
[圖c]丁美氏紅天牛(天牛科):以前到 北橫撈花,蟲網裡最多的天牛就是 丁美氏紅天牛和 淡黑紅天牛,自然是全數放掉,再繼續尋找其他樹花。這一趟樹花上的甲蟲 丁美氏最大宗,粗估拍到13隻個體,淡黑紅天牛只看到3隻,都沒拍成功;儘管牠是這麼多,但清楚的拍下牠們在樹花上活動還是很開心,畢竟是首次用相機捕捉到牠。
[圖d]台灣小綠花金龜(金龜子科):這次樹花上數量排名第二的甲蟲就是本種,強勢的 小綠花金龜難得被擠下第一名。必須說明,這裡指的“甲蟲”是那些1cm上下,至少0.5cm以上的種類;那些小到視力分辨不出的 花蚤、葉蚤、擬步、...等等,不列入計算,那些通常好多,無法計算。
最近有些獨攀山難新聞,老婆不放心我一個人到 北橫,兩人同行,其實我也不好意思讓她在樹蔭下枯坐;先逛一下風景區,縮短觀察樹梢時間,10點多,小綠花金龜與 丁美氏紅天牛數量呈交叉時便離開,天牛回家休息,金龜會待到近午。11點出頭回到 大溪街區,逛了一下老街,也買了豆腐乳等配粥小菜,吃完午餐才返回 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