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寮溪步道.jpg
九寮溪

時間:2022年1月8日(六)

月前與 班對老同學一起報名,參加 FB 鳥語花香社團活動,由社長 黃思嘉主辦,地點是 宜蘭 大同鄉的 九寮溪步道。這次參與人數眾多,一部大巴加一部中巴,另有自行開車前往的人,有七、八十人吧。除少數幾位見過面同好外,絕大多數是初次見面,因為在社團多有交流,沒有生疏的感覺。

宜蘭 九寮溪步道.jpg

九寮溪步道位置在台7公路 崙埤聚落(大同鄉公所)再往前約1公里,就在與 泰雅大橋交會處,旁邊是 中油大同加油站,由此進入約400公尺有收費亭,進入後是超大停車場。停車場走到登山口約1公里,登山口起到終點 戈霸瀑布3公里,來回共8公里,爬升約120公尺。沿途解說牌超多,簡單敘述這條溪流[圖1],這條溪源自 拳頭姆山(1551m),泰雅族人稱 戈霸溪,是傳統的獵徑,地圖上稱 破噹溪,因第九座樟腦寮位於此,遂有 九寮溪步道的稱呼。

九寮溪步道自然觀察之旅(1).jpg

停車場到登山口間的1公里路是土石車道,本來沿山腳有一條步道,落石過多已封閉,但仍可通行。進入登山口不久,崖躍棧道[圖2]懸空架起步道,跨越 破噹溪[圖3],從這裡起應該進入精華區了。下車時大隊人馬往登山口走,我們四人起步比較晚,偶爾停下腳步拍拍花草,發覺身邊的同好越來越少;我知道隊友間有高山百岳健腳夥伴,腳程自然比較快,避免讓人等加快腳步前行。趕到 豁雲橋[圖4]終於看到觀察植物的同好們,只有一小群,大隊人馬應該還在前面。

九寮溪步道(1).jpg
九寮溪步道解說牌

走步道看解說牌是一種樂趣,崖躍棧道以後橋樑很多,解說牌上有伐樟腦時期搭建的便橋照片,以 九芎、麻竹、筆筒樹就地取材搭橋。走步道除觀察植物外,也花些時間看解說看板,一轉眼我們的同好又消失;加快腳步,在小木板橋[圖5]看到零星幾位,趕上去發覺不是同行隊友。巴尬橋[圖6]是以 泰雅族語命名,“pa-gah”是 木背架,不過說明中指獵物後來逃走,所以稱“pa-gah”,我們都覺得難保不是 日文的“ばか”。

九寮溪步道自然觀察之旅.jpg

過 巴尬橋後在森林中遇到幾位同行隊友,自我介紹後都是社團互動頻繁的同好,在森林中總算看到兩朵開花的 長果藤,在這之前全是花苞。這裡離終點 戈霸瀑布僅餘幾百公尺,推測大部分的隊友在前方,拍幾張照片便續前行。哈隘吊橋[圖7]簡介說“ha-gai”是指對面的山,破碎、陡峭的岩石。臨瀑橋[圖8]這裡已經聽到瀑布傾洩的水聲,終點到了,走到此雨也停歇,讓我們可以在此與瀑布合影。

九寮溪步道 戈壩瀑布.jpg
戈霸瀑布

戈霸瀑布又稱 玉蘭瀑布,也稱作 九寮溪瀑布,落差15m。走道觀瀑平台發現隊友沒幾人,大隊人馬哪裡去了?看到有人從旁邊小徑下溪床,以為他們也都下去溪床了,陰雨天溪床危險性高,我們往回頭走。過 哈隘吊橋後不久,遇到主隊伍,一大群高手們聚在一起,應該是拍花停下腳步,我們沒注意超越了。此後陸陸續續遇到隊友,步道是單一的,分叉路相距也不遠,半途到底怎麼沒注意到大夥,實在是想不透。

民俗植物 & 尾牙

九寮溪步道 民俗植物.jpg
呂碧鳳老師講授 民俗植物

結束了 九寮溪植物觀察行程,接下來的重頭戲是民俗植物解說,由 呂碧鳳老師主講,地點在 冬山唯一在 羅東溪左岸的 柯林村。碧鳳老師在 自然攝影中心時期的ID是“九妹”,曾經與她短訊聯繫過,這次是第一次見面。自我介紹時才知她在家中排行第九,五位哥哥、一位弟弟...,難怪會使用 九妹這個稱呼。個人對民俗有些興趣,聽了這堂課後,才知自己了解的太少,有太多太多的東西暫時消化不了。

宜蘭 大同鄉.jpg

上完課後有抽獎,我們四人有三位中獎,外加之前貼圖活動的獎品,這趟可謂大豐收。晚上尾牙在 冬山 廣興的餐廳用餐,廣興是我到 太平山、思源埡口時,清晨習慣停留地點,大多在此吃早餐、補給,有時會遇到大批 羅東高工上學的學子們。行走台7丙公路,廣興是停泊點,停車位較好找,各種商店也多;廣興跨過 羅東溪就是 柯林地界,曾經傻傻地在 柯子林尋找 殼斗科植物,也拜訪過兩地多座廟宇,對 廣興和 柯林都不陌生。

動、植物篇

這次的活動主題是《植物觀察》,沒貼點植物說不過去;陰雨天僅帶類單相機,拿出來拍照的機會也不多,多是紀錄性質意思意思。九寮溪植被豐富,可惜這趟時間剛好青黃不接,冬雨過後會有一段大爆發時間,到時候再來。以下選8種花果介紹,都是常見種類。

九寮溪步道自然觀察之旅(2).jpg

[圖a]烏來麻(蕁麻科):難得有這個角度,可以將 烏來麻正常葉與退化葉這麼清楚拍下來。有 烏來麻的大樹或岩石,通常 蘭科植物不會出現,因為環境太陰暗、潮濕;就如同 冷清草成片的坡地,不需浪費時間找 地生蘭,一樣是太陰暗、潮濕。
[圖b]大葉溲疏(虎耳草科):步道入口處數量不少,看起來是刻意栽植的,大多呈灌木狀,懷疑環境不適應。台7甲公路 大葉溲疏很多,但多出現在海拔五、六百公尺以上地區。
[圖c]通脫木(五加科):又稱 蓪草,民俗植物,心髓可製作工藝品,小學時勞作課很常見。蓪草的心髓家人都稱“草”,音“tshó”,我的年紀大概是使用過 蓪草最後的一群吧,印象中 國中時就改成 保麗龍了。
[圖d]苞花蔓(茜草科):茜草科在我的觀念裡是 顯花植物裡排名6~8的中大型科,曾幾何時,越來越多人認為它是第四大科。合併近緣科後種類從6,000多種翻倍,擠下原本四大科中的 禾本科;不管它,科的變動仍持續中,看後續發展吧。

九寮溪步道自然觀察之旅(3).jpg

[圖e]針刺草(爵床科):喜歡長在陰暗、潮濕處的白色花,顏色、光暗對比太大,超級難拍的。雖然不難見到,但照片卻沒幾張,這次還好有拍清楚。
[圖f]長果藤(苦苣苔科):怪異的花和長長的果看一次就不會忘記,但未見花、果時,下垂莖枝條整排對生葉子,腦袋會想到夾竹桃科上。這一趟沿途都是花苞,只遇上這兩朵,林下陰暗又生長的太高,只有這張還能看。
[圖g]大頭艾納香(菊科):最常見的 艾納香,北部冬季陰雨綿綿,開花植物少,本種卻常爆炸性的開得滿滿的。太常見,玩花的人常視而不見,還是要記錄一下,畢竟地點不同。
[圖h]竹葉草(禾本科):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共列出3種 求米草,本種小穗總狀排列,小穗在軸上相隔。其實簡單的說法就是花軸有分枝的是 竹葉草和 大屯求米草,後者密被長短毛;求米草花軸沒分枝,小穗全在花軸上。

參考資料:台灣山林悠遊網 九寮溪自然步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