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mbusa pachinensis Hayata 八芝蘭竹 [禾本科]
Bambusa pachinensis Hayata var. pachinensis
Leleba pachinensis (Hayata) Nakai
Leleba beisitiku Odash.
別稱:米篩竹、空涵竹、冇咸、矢竹
竹籜表面密布深褐色刺毛,籜耳邊緣密生長剛毛;新北 石門 茶山步道
特徵:叢生型竹子,稈高2~10m,稈徑1.0~6.0cm。幼稈被薄粉,老稈深綠色;節略隆起,節間長15~70cm;枝條多位於中部以上稈結,多數叢生於稈節。竹稈下方之環幼時常有一圈灰白色毛環,隨竹稈成熟而消失。
竹籜革質,表面密布深褐色至黑色刺毛,有時刺毛稍少,但不至於沒有;籜鞘常兩邊不對稱。籜耳顯著,邊緣密生長剛毛,新鮮時剛毛呈紅棕色,老熟或掉落或續存;籜舌狹細。高約0.1cm,邊緣不規則細齒狀。籜葉狹三角形,直立,先端尖銳,基部向內彎;表面、內面均無毛,下緣略呈弧形或平截,邊緣有毛。
葉耳叢生棕色至銀白色長剛毛,隨老熟而脫落或部分宿存;左:台北 士林 芝山岩;右:陽明山國家公園 中正山步道
葉一簇5~13枚,闊線狀披針形,長8~20cm,寬1.5~2.5cm;先端尖,基部鈍形,略偏斜;表面暗綠色,背面密生細毛,成熟後消失;葉柄短,長約0.2cm。葉耳突出,卵形,幼時叢生棕色至銀白色長剛毛,隨老熟脫落或部分宿存;葉舌圓頭或截形,芒齒緣;葉鞘長4~8cm,無毛。
小穗3~6,長3~4cm,徑約0.4cm,每小穗含4~5朵小花。護穎2,卵狀披針形;外稃卵狀橢圓形,長1.1~1.3cm,先端尖,內稃卵形,長0.9~1.1cm。雌蕊長0.8cm,花柱短,柱頭3,羽毛狀;雄蕊6,花藥紫色,長0.6cm。
分布:很長一段時間被認為是 特有種,實際情形於 江西、浙江、廣東、廣西、福建、台灣均有分布,模式標本採自 台灣。台灣分布於全島平地至低海拔山區,北部大屯火山群族群數量頗多,北海岸及桃園台地常見栽植,常見與 蓬萊竹(B. multiplex)混植情形,通常高度差異不大,葉子大小也差不多,可依竹籜上布滿深褐色刺毛及葉耳上的長剛毛區別。
八芝蘭竹(Bambusa pachinensis)由 早田文藏於1916年採集並發表,以採集地地名 八芝蘭(Pattsiran)為種小名。據考證,八芝蘭的位置大約在目前 士林 天母 三角埔一帶,也有 士林舊稱 八芝蘭的說法。士林這個地名自 清代即存在,我家裡長輩都以 士林稱呼該地,沒人稱 八芝蘭;但他們也說 八芝蘭,發音是台語的“八招林”,如 士林刀稱 八招林刀等,專屬 士林的產物。
北部山區不難見到 八芝蘭竹,常與 蓬萊竹混植,主要是當作果園圍籬;台北 內湖 大崙頭山。
八芝蘭竹(B. pachinensis)的別稱「冇咸」,是由「pa-ham」引申出來的,所謂的“pa-ham”是指本種竹子節間之“橫隔壁”既薄又脆的意思。部落格曾說過 父親兄弟喜愛種 牽牛花:『進入種牽牛花的季節,除了種子外要準備陶盆、竹子、鐵絲。』,其中竹子要剖開成約1cm的竹條,有一年 父親在剖竹子時說:『這擺提的是“米篩竹”。』,同時以硬物壓穿竹節的橫隔壁,說這種竹子是pa-竹仔,這是我第一次知道竹子中有“米篩竹”。
長枝竹、八芝蘭竹混生,竹枝交錯,旁還有 蓬萊竹;新北 石門 茂林。
北部山區並不難見到 八芝蘭竹(B. pachinensis),常與他種竹子混生,芝山岩的 八芝蘭竹之所以珍貴,是因為它是原生地的族群。竹子是需要陽光的,芝山岩多年前在環團倡議下,限制步道以外禁止踩踏、除草、疏伐,岩頂植被過於茂盛,西側的 八芝蘭竹缺乏陽光差不多都消失了;目前岩頂僅 雨農圖書館邊尚餘一整排 八芝蘭竹,北側原本多樣性的林木,也逐漸單純化,八芝蘭竹奄奄一息,環團這種因噎廢食作法,是有待商議的。
大屯火山群山區步道旁常出現高於5m以上的 八芝蘭竹(B. pachinensis),曾經由 小田島喜次郎在1936年發表為 米篩竹(Leleba beisitiku),後竹類專家 林維治先生將其合併。米篩竹是我最早認識的竹子之一,會認識它是想抓 筍龜(台灣大象鼻蟲;Cyrtotrachelus longimanus),在山區發現的筍龜,多出現在 蓬萊竹(B. multiplex)上,葉基有長毛的 八芝蘭竹(B. pachinensis)少見到 筍龜,認識它是不想浪費時間找蟲。
台灣鄉野間 蓬萊竹屬(BAMBUSA)竹子中,稈細、葉小,高度在10公尺左右的竹子有 蓬萊竹(B. multiple)、火廣竹(B. dolichomerithalla)、八芝蘭竹(B. pachinensis var. pachinensis)和 長毛八芝蘭竹(B. pachinensis var. hirsutissima)四種。其中後二者竹籜表面密布深褐色刺毛,這是最明顯的特徵,一見竹籜馬上分曉;另外葉子闊披針形,葉基(葉耳)叢生棕色至銀白色長剛毛,也可以區別。
至於兩變種間如何區別,長毛八芝蘭竹籜舌上端有長剛毛可區別,但籜舌需要拔下竹籜,翻過來看內面才知。看葉鞘是分辨兩變種較簡便的方法,八芝蘭竹(B. pachinensis var. pachinensis)葉鞘上無毛,而 長毛八芝蘭竹(B. pachinensis var. hirsutissima)葉鞘上銀白色細毛。不過有一點須注意,和絕大部分竹子籜耳上的毛一樣,葉鞘上這些細毛會隨葉子逐漸老熟而消失,想看葉鞘上的毛,需找較新鮮的葉子。同時葉鞘上細毛的疏密,有個體上的差異,似乎群落也有所差異,尚待進一步觀察。
竹子簡易分辨請連結:遇見竹子
禾本科相關種類請點選:禾本科植物目錄
參考資料: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第伍卷
台灣植物誌 第二版
中国植物志
台灣原生植物全圖鑑 第三卷 陳志輝、鐘詩文等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