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對許多人來說,從小看到大,各種竹子瞄一眼便知種類;但對我來說,知道常吃沾美乃滋的筍是 綠竹筍,風景區的筍湯是 桂竹筍,其他認識很少。曾經在 自然攝影中心發一篇『請問竹子種類』想搞懂它,不求認識多深,只希望能分辨野外較常見的竹子。在 楊國禎老師和 江某老師的指導下,到鄉村、林野總算能將竹子一一指出名字,看竹子也成為我尋蟲、找花時另一項興趣。

打算在部落格「植物世界」的 「禾本科」中介紹竹子,想到自己剛摸竹子時,完全不知如何下手,所以寫這篇竹子的簡易分辨,純粹以個人觀察角度切入,用淺顯的方式認識它們,希望能讓有興趣的人避開我入門的窘境。當然,若對竹子很熟的人來說,這篇是多餘的,可以直接跳過;若願意指出錯誤或瑕疵,那更是感激不盡,我了解後會儘快修正。

認識竹子前,必須先知道其各部名稱,竹稈、竹筍、竹葉、...等各部名稱,這些應該沒什麼問題,這部分省略。就是較特殊的「竹籜」,又稱「稈籜」,它是辨別竹子時重要的特徵之一,所以拿兩張圖簡單介紹它的各部名稱。第一張是 長枝竹的竹籜表面,就是一般我們看到的那一面,第二張是 蓬萊竹(石角竹)的內面,指翻過來或和竹稈接觸那面。我各擺一枚十元硬幣,可比較大小。另外,竹籜位於稈的下部、中部、上部,以及同種竹子稈徑粗或細,外觀變化很大,這點須說明。

長枝竹竹籜.jpg

a.籜鞘:也稱 籜片,竹籜最主要部分,又稱 稈鞘,是竹稈特化的葉鞘。通常革質或膜質,部分種類兩邊不對稱。表面光滑,或是有黑褐色、淡褐色細毛,有沒有棕色斑紋,都是分辨時參考的重點。有些種類表面的細毛多寡變化很大,這點不能僅憑特徵敘述判斷。
b.籜葉:又稱 葉片、籜片,附著於籜片上方的部分,這就竹稈特化的葉子。可觀察形狀、大小及表面有無細毛。是否易脫落或始終留在籜鞘上,也可增加辨識依據。須注意,籜葉依生長於竹稈上、中、下變化很大,在竹籜各部位中,參考價值較低。
c.籜耳:位於籜鞘上端的兩邊,通常就是 籜鞘與 籜葉接合的其他部分。籜耳缺、不明顯、大小、形狀,以及是否有剛毛,都是辨識的特徵。當然,同種竹子籜耳大小,剛毛多寡變化很大,這部分較頭痛。
d.籜舌:竹籜內面 籜鞘與 籜葉接合處的部分稱之,有些很明顯,有些僅僅細細的一條線。有的種類 籜舌很明顯,稱籜舌高,或是有毛或尖齒緣,可以此來判斷。

了解竹類特徵的各部名稱後,看圖鑑、書籍時就知道是在寫什麼,當遇到模稜兩可的竹子時,就需要靠這些細部特徵分辨了。

蓬萊竹(石角竹)竹籜.jpg

類型

接著來看竹子的分類,竹子基本類型有四大類,這部分滿麻煩的,這裡簡單以出土部分區分為散生型和叢生型。先來看散生型,就是四大類型中的「地下莖橫走側出、單稈散生型」,這類型竹子 台灣最典型是 孟宗竹屬(剛竹屬;PHYLLOSTACHYS),屬於溫帶性竹種,山區常見的有 桂竹(P. makinoi)和 孟宗竹(P. edulis),另外中、南部山區有 石竹(P. lithophila),以及偶見的 剛竹(P. bambusoides)。

孟宗竹 陽明山國家公園 竹子湖.jpg
散生型竹子,常生長成一大片,孟宗竹 陽明山國家公園 竹子湖。

單稈散生型竹子顧名思義就是竹稈一支支長出來的竹子,如 溪頭的 孟宗竹林,只要林下別長出太多雜草、灌木,很容易穿梭在這種竹林內,是武俠片常出現的場景。這型竹子有個特徵,就是長出枝條的一側有芽溝或較扁平,竹稈橫斷面不是完全圓形;竹筒飯常用較粗的 桂竹當竹筒,注意圓形竹筒總有一側微凹,會有一條淺淺的溝槽。

桂竹 新北 石門 橫山.jpg
散生型竹子,注意有枝條的一側有芽溝,桂竹 新北 石門 橫山。

叢生型竹子,可分為「地下莖合軸叢生型」、「莖脛走出合軸叢生型」和「地下莖橫走側出、合軸叢生型」。後兩型在野外較易見到的就是 玉山箭竹(Yushania niitakayamensis)和包籜矢竹(Pseudosasa usawai)、台灣矢竹(Pseudosasa kunishii),外觀上較獨特,分類上也有分歧,先擱一邊,等寫到的時候再描述。這裡單單就看「地下莖合軸叢生型」這一型,主要分布於熱帶地區,台灣常見的有 蓬萊竹屬(BAMBUSA)和 麻竹屬(DENDROCALAMUS),其中 蓬萊竹屬(BAMBUSA)種類繁多,能分辨它們,鄉野間遇見竹子就不擔心了。

長枝竹 桃園 楊梅 店子胡台地.jpg
叢生型竹子中,長枝竹竹叢緊密,當圍籬或防風用皆宜,長枝竹 桃園 楊梅 店子湖台地。

叢生型的竹子竹稈常擠得密密麻麻,先民使用 蓬萊竹屬(BAMBUSA)種類來當圍籬,甚至官方都拿來當城廓防禦。蓬萊竹屬(BAMBUSA)竹子稈徑通常是圓的,芽苞與散生型竹子一樣是上、下節互生,枝條由環節上的芽苞萌發,多數種類枝條叢生。須注意是叢生型竹子在管理良好,有採筍的情形下,竹稈並不會密生,看起來會以為是單稈散生型,所以底下分辨種類的列表,不考慮是哪一類型,將 台灣鄉野間十幾種竹子作一張表格,不含園藝栽培品種。

綠竹 新北 八里 長道坑.jpg
有管理的 綠竹園,遠觀會誤認是散生型竹林,新北 八里 長道坑。

種類

野外遇見竹子怎麼分辨?遠觀時個人先以竹稈高度、稈徑粗細、竹葉大小來簡單判斷,部分種類因環境等原因大小差異很大,會在列表中重複出現,重複時在名稱後加個2、3。因為山野間能見到的竹子種類不多,看到有興趣的竹叢,先依照表格判斷,通常還算管用;或許每個人觀察角度不同,有心得時可自行作一張符合個人的表。

以下儘量以竹稈高度、稈徑粗細及葉子大小順序排列,並排除特例。遇見竹子時可依此方法判斷,未區分是散生型或叢生型竹子,限縮到僅餘個位數的幾種,再觀察細部特徵,就能知道是哪種竹子。

竹稈很高,稈徑粗壯,葉子大者:麻竹(Dendrocalamus latiflorus)、泰山竹(Bambusa vulgaris)[註]
竹稈很高,稈徑粗壯,葉子小者:刺竹(Bambusa stenostachya)、孟宗竹(Phyllostachys edulis)、泰山竹2(Bambusa vulgaris)、長枝竹(Bambusa dolichoclada)

[註]泰山竹一般野外很少見,見到的多是出藝的 金絲竹,高度、稈徑皆略小於 泰山竹。

刺竹 台北 士林 猴洞.jpg
刺竹是 台灣山野中最高大的竹子,竹材堅硬,竹下枝條密生,可作為城廓防禦,台北 士林 猴洞。

竹稈很高,稈徑中等,葉子大者:烏腳綠竹(Bambusa odashimae)
竹稈很高,稈徑中等,葉子小者:剛竹(Phyllostachys bambusoides)、長枝竹2(Bambusa dolichoclada)

長枝竹amp;蓬萊竹 桃園 楊梅 秀才窩.jpg
遠觀竹子,可藉高度、稈徑、外觀分辨,左:長枝竹,右:蓬萊竹,桃園 楊梅 秀才窩。

竹稈適中,稈徑中等,葉子大者:烏腳綠2(Bambusa odashimae)、竹變(Bambusa beecheyana var. pubescens)、綠竹(Bambusa oldhamii)
竹稈適中,稈徑中等,葉子小者:剛竹2(Phyllostachys bambusoides)、長枝竹3(Bambusa dolichoclada)、石竹(Phyllostachys lithophila)、桂竹(Phyllostachys makinoi)、烏葉竹(Bambusa utilis)、硬頭黃竹(Bambusa fecunda)

混合竹籬 大屯火山群 巴拉卡公路.jpg
八芝蘭竹、蓬萊竹的混合竹籬,中間有綠籬內的 綠竹探出枝條,大屯火山群 巴拉卡公路。

竹稈較矮,稈徑較細,葉子中者:火廣竹(Bambusa dolichomerithalla)
竹稈較矮,稈徑較細,葉子小者:桂竹2(Phyllostachys makinoi)、八芝蘭竹(Bambusa pachinensis)、火廣竹2(Bambusa dolichomerithalla)、布袋竹(Phyllostachys aurea)、蓬萊竹(Bambusa multiplex)

以上是個人走在鄉鎮、田野、山區觀察、分辨竹子的方法,先大致判斷種類,再尋求支持特徵,看多了以後猜對的比例很高。竹子的細部特徵除竹籜外,稈節、葉子以及竹叢蔓生的細枝,都可以加以輔助分辨。上面提到的竹子,除少數幾種照片還太少外,大多可以單獨介紹,單種介紹後,中文名稱會設連結,方便點閱。

包籜矢竹 陽明山國家公園 大屯山.jpg
布滿山頭的矮竹林,包籜矢竹 陽明山國家公園 大屯山。

另外還有稈徑在1cm以下的 內文竹(Arthrostylidium naibunensis),攀緣性的 莎勒竹(Schizostachyum diffusum),以及上面提到生長於山區的 玉山箭竹(Yushania niitakayamensis)、包籜矢竹(Pseudosasa usawai)、台灣矢竹(Pseudosasa kunishii)等會陸續介紹。其他必需到竹類標本園或特定栽植區才有的種類,那些種類太多對我來說也太難了,先擱一邊。

禾本科相關種類請點選:禾本科植物目錄

植物相關請點選:植物世界

參考資料: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第伍卷

                 台灣植物誌 第二版

                 台灣原生植物全圖鑑 第三卷 陳志輝、鐘詩文等

                 台灣竹圖鑑 呂錦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