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 寶二水庫.jpg
寶山第二水庫

時間:2011年1月8日

在 峨眉 七星神木遊記內容中提到 寶二水庫,原本想寫篇遊記,手中較大比例尺的地圖都沒繪出 寶二水庫,結果這篇就一直擱著。還是想將水庫的樣子描繪出來,從書櫃中翻出 臺灣地區兩萬五千分之一地形圖『經建版』第一版,這是民國76年(1987年)印製的地圖,地圖測量時間標示為75年(1986年),但我依經驗估計比出版時間早5~10年。

地圖中沒有 新竹、苗栗地區近年闢建的眾多中小型水庫,但有間隔10m的等高線。就這麼掃描「新埔」、「竹東」兩張地圖的部分範圍,找出大霸位置、高度,描繪出水庫滿水位範圍。水庫外型與小比例尺地圖多少有些差異,是 經建版地圖等高線有誤,或空照圖為非滿水位時期差異;亦或是水庫興建時有整地、回填,改變地形、地貌,無法知曉。

寶山二水庫.png
地圖掃瞄自臺灣地區兩萬五千分之一地形圖『經建版』 一版「新埔」、「竹東」,地圖中每一方格邊線代表實際距離1公里。水庫中深藍色點為原來谷地中村落的房舍,為 寶山 上大壢地區。

寶二水庫興建於 民國86年(1997年),於 95年(2006年)完成,算是排山倒海反水庫聲浪前的末代(暫時)水庫。眾所周知,水庫對環境的殺傷力一定大,但是水從哪裡來?總不能想方便用水又不准開發水資源吧。先民移墾時期即鑿土圍堤儲水,所圍的大型埤塘從數甲到數十甲都有;道光年間,因為灌溉需求出現在 台南 新化的 虎頭埤,更是已達水庫規模。

台灣的人口,明鄭時期估計 漢人與 原住民各約10萬,清代 劉銘傳時期粗估約300萬,日治結束時已近700萬,現在更是達2,300萬。為了供水,早在 清代 台灣已出現一座現代化水庫,即 基隆的 西勢水庫,日治時期更有 日月潭、烏山頭等大型水庫出現。今日,因應人口快速成長,水庫越建越大或越多,是無奈,也是現實。

寶山 寶二水庫1.jpg

不談這些了,直接看看 寶二水庫吧,我喜歡大型埤塘,對於水庫這種超級大埤塘自然也會注意。寶二水庫屬於 中港溪水系,截取 峨眉溪支流 石井溪上游谷地形成;屬於離槽氏水庫,水源引自 頭前溪支流 上坪溪,由「取出水工」 [圖1] 引入。水庫採用自由溢流堰,溢流之水由「齒坡式洩槽」[圖2]引入下游河道。註:[圖4] 水庫旁高壓鐵塔,因為缺圖拿它填補。

寶二水庫屬於土石霸[圖3],壩頂高154m,壩身高61m、長345m、寬10m。建有環湖公路長8.7km,若加上大霸及停車場等距離,繞一圈要9km多;老同學在 台北的水庫上班,對水庫的感情自然不同於他人。好吧,他想繞行水庫一圈,陪他走。從停車場走過 大壩到達「老仙廟」叉路口(詳見上面地圖),越想越不對勁,這一圈要花上3~4小時哩,改下坡走到 老仙廟拜拜。

寶山 寶二水庫2.jpg

老仙廟典故:民國前5年(明治40年;1907年),此地有神仙下凡在 上大壢橋頭救人,北埔鄉紳集資,鑿山洞立廟祭祀「救苦大仙」,廟名「溪源洞」。1924年 關刀山大地震,溪源洞龜裂,重新發起建廟...。離開 老仙廟走回停車場,還是決定繞水庫一圈,不過不是走路而是開車;途中超越環湖跑步者,這位跑者初到水庫時在霸頂遇上他,現在已經跑到水庫另一端,真是厲害。

另外第一張地圖最右(東)邊「觀景台」處,車道建在窄窄的稜線上,路狹加上兩側都是山谷。平常徒步時我很喜歡走這種路,但開車感覺很恐怖;遇上對向來車時,可能上演「黑羊遇上白羊」的戲碼。寶二水庫這一段感覺更可怕,一邊是水庫,一邊是40公尺深谷地。這段路就是上面局部放大地圖橘色箭頭處,窄窄的小段山脊(稜線),是 頭前溪與 中港溪兩流域的分水嶺。

寶山雙水庫1.png
地圖掃瞄自臺灣地區兩萬五千分之一地形圖『經建版』 一版「新埔」、「竹東」,地圖中每一方格邊線代表實際距離1公里。兩座水庫中深藍色點為原來谷地中村落的房舍,紫色方塊為第一張地圖範圍。

繞行一圈 寶山第二水庫,遇到的遊客不超過20人,水庫會闢建環湖車道,除管理方便外,觀光也是其目的。但是這裡如同 新竹、苗栗地區其他稍早完成的水庫一樣,遊人稀少;主要原因是不准設置攤販,在 台灣的風景區,只要沒攤販、小吃,遊客就不多。也好,水庫還是保持清淨些較好,人多了難免影響水質。今日一整個早上都耗在 寶二水庫,離開後的行程,請連結 城鄉雜記---67. 峨眉 七星神木

其他水域紀錄請連結:河川-水系目錄

參考資料: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 寶山第二水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