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葉鴨跖草 台北 貢寮.jpg
台北 貢寮

Commelina auriculata Blume 耳葉鴨跖草 [鴨跖草科]

Commelina taiwaniana S. S. Ying

別稱:鴨跖草、耳苞鴨跖草、蓬萊鴨跖草、紅竹仔菜、竹仔菜、...

特徵:多年生匍匐性草本植物。莖,圓柱形,肉質,長30~60公分;多分枝,匍匐或斜上,節上長根;綠色或帶紫色,具縱細紋。葉,披針形,質厚,長3~8cm,寬0.9~1.8cm,光滑或被毛;葉鞘筒狀,膜質,抱莖。花,腋生;苞片漏斗狀,光滑或被毛,邊緣癒合;花瓣淡藍色,兩側瓣具爪,心形;下方花瓣較小,有時近乎消失,顏色明顯較淺或白(無)色。果,蒴果,球形,分為三室。

耳葉鴨跖草 宜蘭 台7甲.jpg
宜蘭 台7甲 獨立山;小圖,北海岸 萬里

分布:日本、琉球、台灣、印尼以及 西大洋洲島嶼。台灣分部於低至中海拔地區,主要出現於海岸、河岸濕草地、林緣。

耳葉鴨跖草喜好環境,與 竹仔菜(C. diffusa)不同,通常學校、公園空曠草地上的 鴨跖草,都是 竹仔菜;也就是說,這種陽光直接曝曬的草坪上,很難見到 耳葉鴨跖草。它們通常出現在稍遮陰的環境,喜生長於林緣,或海岸防風林內空曠處底層。

耳葉鴨跖草 北海岸 萬里.jpg
北海岸 萬里

鴨跖草科(COMMELINACEAE) 鴨跖草屬(COMMELINA)的成員外觀都長得頗像,分辨“屬”和“種”自然是以觀察花朵來得最正確,但本科花期不定,花開時間又短暫,想見到花需要運氣。台灣維管束植物簡誌,中文名稱的使用很妙,將本屬唯一三瓣同為藍色者稱 竹仔菜;其他下方花瓣明顯較小,顏色較淺或白色,通稱 鴨跖草,前面在冠以該“種”特徵稱之。

台灣產 鴨跖草屬(COMMELINA)中,苞片(或稱 佛焰苞)邊緣分離者僅有 鴨跖草(C. communis),其他苞片兩端多為癒合。苞片癒合的種類中,以植株大小、型態、葉形、花絲顏色可區分多種;學者、專家對於到底該分為幾種,看法分歧。這裡僅以貼一種,敘述一種的方式介紹。

耳葉鴨跖草主要特徵:花冠淡藍色,小花瓣顏色極淺至無色,有時盡乎消失;苞片邊緣癒合,圖2及圖3小圖可見。葉基處突起,像一對小耳狀,圖2照片花右方,中央垂直葉子的基部,隱約可見耳狀突起。但這並非一定的特徵,有些植株並不明顯;同一棵植物上,也非所有葉子基部都有凸起。

鴨跖草科相關種類請點選:鴨跖草科植物目錄

參考資料: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第伍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