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elina diffusa Burm. 竹仔菜 [鴨跖草科]
別稱:鴨跖草、白竹仔菜、節節草、竹節菜、竹節草、竹葉菜、竹葉草、...
特徵:多年生匍匐性草本植物。莖,圓柱形,肉質,長30~60公分;多分枝,匍匐或斜上,節上長根;綠色或帶紫色,具縱細紋。葉,披針形,質厚,長4~10cm,寬0.9~2cm,兩面光滑;葉鞘筒狀,膜質,抱莖。花,腋生;苞片披針形,光滑,邊緣分離;花瓣藍色,兩側瓣具爪,心形;下方花瓣略小。果,蒴果,略成卵形。
分布:泛世界熱帶至亞熱帶地區,印度、中國、中南半島,韓國、日本、琉球、台灣、菲律賓、印尼,澳大利亞、大洋洲;亦見於 非洲及 北美洲。台灣分布於海拔1100m以下地區,常出現於空曠區域,是極常見野草,尤其潮濕草地及溝渠邊更為常見。
還記得讀中學時,學校會要求學生勞動服務,到操場拔野草是其中一項,所謂的野草,通常 竹仔草就是其中之一。這種草拔起來很過癮,草地上發現圓柱形莖節,拉起來會連根扯起;之後順著找到源頭,整叢用力拔起,草地上會出現窟窿,再以腳踏土整平凹痕,很有成就感。這類所謂的 竹仔草是 鴨跖草科(COMMELINACEAE)成員,可別只當它是雜草,其開出的小藍花可是非常地精緻;可惜不過1cm大小,不易引人注意,更不會注意到它不只一種。
掃描自 野菜博錄
竹仔菜(C. diffusa)與 鴨跖草(C. communis)兩近似種名稱常混淆,各地俗稱更是混為一談,無法區分究竟指的是誰。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將慣用名稱“竹仔草”給了 C. diffusa,另一統稱“鴨跖草”給了 C. communis。以此為依據來區分兩種,未開花時葉子較窄長,兩面光滑者通常是 竹葉草,葉子稍寬且被毛者是 鴨跖草(C. communis),但 鴨跖草葉子有時也光滑,並不容易判斷。開花時辨別較容易,三瓣同為藍色者稱 竹仔草(C. diffusa);其他下方花瓣明顯較小,顏色較淺或白色,那就是泛鴨跖草成員了。
鴨跖草科相關種類請點選:鴨跖草科植物目錄
參考資料: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第伍卷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