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薜荔 台北市區(1).jpg
台北市區

Ficus pumila L.  薜荔  [桑科]

Ficus pumila Linn. var. pumila

別稱:乒乓、文頭果.、木壁蓮、木蓮、木饅頭、涼粉子、涼粉藤、石壁蓮(台灣)、風不動(台灣)、......

薜荔 北投 石牌.jpg
台北 北投 石牌

特徵:攀緣藤本,營養枝節間生不定根,全株枝條被微毛,雌雄異株。葉革質,卵形至橢圓形,長2~10cm,基部常心形,先端鈍或尖;葉柄短,側脈5對,上表面光滑,下表面被褐色毛;托葉2,披針形,被黃褐色毛。果,腋生,單生或成對,果梗粗短,苞片三角狀卵形,被褐色毛;隱花果倒圓錐狀球形,徑約4~6.5cm;先端白色斑點約半,成熟時轉暗紫色。

薜荔 台北市區.jpg
台北市區

分布:越南、中國(華南為主)、海南島、香港、台灣、琉球、日本。台灣原生於平地至低海拔山區,在80年代被使用於都市水泥綠化植物,河堤、橋墩、駁坎以及公家機關圍牆上頗為常見。本種隱花果大型,在盤枝糾結的枝椏間,花果期稍注意便能見到。花果期主要在4~8月;模式標本採集自 台灣。

薜荔 梧棲街區.jpg
台中 梧棲街區

薜荔(F. pumila var. pumila)與其兄弟 愛玉(F. pumila var. awkeotsang)除隱花果形狀差異較大外,植株外觀相近,不易區別。一般所描述 薜荔葉卵形至橢圓形,葉先端鈍,愛玉葉長橢圓形,葉先端漸尖,但這只是個大慨,實體模稜兩可的情形非常多。若沒見到隱花果,個人是將平地至低海拔植株當成 薜荔(F. pumila var. pumila),中海拔遇見的可能是 愛玉(F. pumila var. awkeotsang)。

薜荔(F. pumila var. pumila)果實大致呈倒圓錐狀球形,先端平截或微凸;果實先端白色斑點約半或更多,但不及全部。愛玉(F. pumila var. awkeotsang)果實長倒卵形或紡錘形,先端漸尖或乳頭狀突起;整棵果實都具白色斑點,不似 薜荔僅前半部具白色斑點。通常 愛玉子比 薜荔大上許多,因栽培時間久遠,品種頗多,外形變化不小;可依果實通常較長,整棵果佈滿白色斑點與 薜荔區別。

桑科相關種類請點選:桑科植物目錄

參考資料: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第貳卷

                 台灣植物誌 第二版

                 中国植物志

                 台灣原生植物全圖鑑 第四卷 鐘詩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su的部落格 的頭像
    Hsu的部落格

    Hsu的部落格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