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這次「台北賓館---百年回眸」開放參觀,拿著新相機,入內好好拍個夠。拖了好久懶得寫,展覽期剩下一週,再不貼出來,會讓不知這次特展的人錯過機會。 這次開放時間為【99/10/25~11/20 星期一至星期六(星期日休館)】,不需預約或登記,有興趣的人請把握機會。

從小即聽 父、母親說 日治時期 台灣最精緻的建築物有兩座,一為 總督官邸,另一為 鐵路飯店;兩棟建築之精緻,讓 日本王公貴族及各國貴賓看了都目瞪口呆,讓當時 台灣總督府引以為傲。總督官邸即今日的「台北賓館」,為總統府接待賓客的場所;鐵路飯店則連中 盟軍炸彈、燃燒彈,徹底焚燬,位置在今日 台北車站前的 新光摩天大樓。

台北賓館.jpg
住址:台北市凱達格蘭大道1號

台北賓館起造於第四任總督 兒玉源太郎,建築設計者為 福田東吾[註1]、野村一郎[註2] 等技師,採用新文藝復興樣式設計,於 明治34年(1901年)落成。因為欠缺考慮南方濕熱天氣,以及 白蟻蛀食,於10年後由 森山松之助[註3] 等技師改建,在原來主結構下,將外觀改為仿 巴洛克風格的華麗裝飾,歷兩年於 大正2年(1913年)完工,民國87年(1998年)指定為 國定古蹟。

這棟建築在初建之時,即因耗資過鉅,引發 日本國會反對,改建後之華麗更是讓 日本國內反彈;父親年幼時課堂上即讀到,反對者以 日本皇宮與 美國白宮與之相較,認為 台灣總督府太過自我膨脹。或許是這個因素,總督官邸一樓始終保持公務用途,二樓才是 總督及家人私人空間;第八任總督 田健治郎還特別在西側增建 日式木造建築「和館」,當作平日居所。

百年回眸「台北賓館」1.jpg

台北賓館為不對稱建築,這在整個 日治時期洋風建築中算是少數。屋頂採 馬薩式斜頂,這是 森山松之助喜歡的手法;中央主出入口 希臘式山牆上置大型 老虎窗,搭配加高 馬薩式厚實屋頂[圖1],氣派非凡。

右邊(西側)小圓頂加上四個大型牛眼窗[圖2],圓頂高度低於 馬薩式斜頂,作風大膽。左側(東側)三樓設有涼台[圖3],表現 南歐風情;小閣上置四方尖頂,表現出獨立空間。不止建物主體,整個 台北賓館周圍厚實圍牆也是古蹟的部分;主[圖4] 、側門型式各異。

百年回眸「台北賓館」2.jpg

由大門進入,川堂可領取簡章。依照參觀動線先進入 會客室[圖5],高級櫸木地板、維多利亞磁磚和壁爐,精緻程度頗讓人震撼。由側梯登上二樓,角落處有旋轉鐵梯可通至第三層的閣樓及涼台。整個二樓中央由廊道[圖6]貫通,兩側分出多個廳、室。

二樓各廳、室以「大客廳」及「銅像廳」[圖7][圖8]裝置最為細膩,置身其間有處於歐洲宮殿般的感受。銅像廳原稱「廣間」,擺飾著 戰袍、掛軸、酒器、玩偶、標本等等珍奇異玩。現已改列 民國41年(1952年)「中日和約」簽定場景,設置 中、日代表 葉公超先生、河田烈先生等人銅像;象徵 兩國結束戰爭狀態,日本放棄 台、澎領土。

百年回眸「台北賓館」3.jpg

壁飾非常的精緻,其中二樓大客廳兩邊各有一栩栩如生的 鹿頭雕飾[圖9],細膩程度超過其他灰泥雕飾;感覺非一般工匠所為,應該是出自藝術家之手,可惜我查不到資料。二樓廊道壁飾雕琢繁複,花葉雕塑較其他類似建築物立體且凸出[圖10]

起居室內,精緻桌台四角皆雕刻出展翅鳥禽(丹頂鶴?) [圖11];鹿、鶴在東方都是極受歡迎的吉祥動物,儘管當時的 日本再怎麼西化,或許其骨子裡還是 東方民族吧。自從結婚時,親友送我一套精緻餐具組後,對這種高級瓷器興趣一直很高,這裡展示部分原總督府器物,都印有總督府標記,[圖12]是湯盅。

百年回眸「台北賓館」4.jpg

走出建築物後方(北側),有寬敞的露台[圖16],露台面對著大型 日式庭園[圖13]。整座庭園主體是水池,周圍設置 八角亭、石橋、假山、石燈籠、...等等 日式造景,為 台灣第一座 日式庭院。其內遍植40餘種 台灣原生樹木,其中不乏珍稀種類,可惜並未開放,無法逐一尋找。

露台上有一對 小石獅[圖14][圖15],看了讓人心情隨之轉變。這是昔日 台北 大天后宮的構件,曾經面寬達9開間的超大官辦 天后宮,如今 媽祖神像在 三芝的 福成宮,石獅在 新公園「急公好義」坊前(?),小石獅、抱石鼓在此,其他石材散佈在 台灣博物館東北側;杜甫的詩句「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在這裡不知適用否?

台北賓館(1).jpg

這座昔日的 總督官邸 光復後改為 台北賓館,曾經是各國駐華使節爭相租借的熱門場地,在那段時間,父親到此數次。因為兒時書本上唸到這棟建築,標榜為 台灣擁有的兩座世界級精緻建築物之一,讓 父親一有機會總想入內看看。

年輕時如 黑狗兄般的 老爸,英國國慶,跟著 表哥前來,一般 英國子民,只在庭院慶祝,未邀請入室內;法國國慶,因好友擔任使館通譯,入內參加舞會;日本國慶,總算正式獲邀參加 雞尾酒會。記憶中來此4~5次,不過二樓倒是這次開放才一窺究竟。

總統府.png

附帶一提,二樓銅像廳讓 父親憶起往事,日方站在主代表 河田烈先生後方的 木村四郎七先生,是一位非常照顧 父親的長者。簽約當時官職約是公使,多次任職 日本大使館官員,父親記憶裡有短暫擔任駐華大使。他的名字頗奇怪,“郎”後面為何還多個“七”呢?原因是為他在家中排四男,但有三位姐姐,家中排行老七,所以名字叫做 木村四郎七。

[註1]福田東吾:總督府營繕課、台灣陸軍經理部技師;福田留下作品不多,除 台北賓館外,有今 北市 重慶南路 台銀日式木造宿舍群。

[註2]野村一郎:總督府營繕課技師;除 台北賓館外,其著名作品有 國立台灣博物館、自來水博物館 以及已經消失的 鐵路飯店(毀)、朝鮮總督府(韓國;拆除)。還有 八卦山、旗山 等公園之規劃。

[註3]森山松之助:總督府營繕課約聘技師;台灣有許多精彩的官方建築皆出自其手,包括 台北賓館(改建)、臺南郵局、台北州廳、台中州廳、台南州廳、總督府(總統府)、專賣局(公賣局) ...等等。

其他古蹟請點選:古蹟地圖

日治官方建築

參考資料:台北賓館

                 現場贈閱簡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