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alia decaisneana Hance 鵲不踏 [五加科]
別稱:台灣楤木、黃毛楤木(中國)、台灣毛楤木(中國)、刺楤、刺蔥、白刺楤、白竻檔、細號刺楤、...
特徵:灌木至小喬木,高可達5m;樹幹灰色,幼時具刺,成熟植株刺不明顯。莖疏被刺,新生莖被黃褐色絨毛。葉柄粗大,基部膨大,與托葉合生,脫落後會在枝上留下明顯鼓釘狀葉痕。2回羽狀複葉,小葉柄短;幼株枝條、葉柄及葉脈上疏生直刺,大型植株枝條具刺,總葉柄有或無刺。小葉革質,卵形至卵狀長橢圓形,長8~15cm,細鋸齒緣。
整個花序是大型圓錐花序,中軸很短,各花莖做放射狀,長度達60cm,看上去像個大型的繖形花序,各花莖上以圓錐狀(或總狀)排列著一個個的小繖形花序。小繖形花序總花梗2~4cm,著花多數;花淡綠白色,花梗長0.8~1.5cm;花瓣卵狀三角形,長2mm,雄蕊5。果實球形,具5稜,成熟時黑色;直徑4mm。
分布:中國(華南、華中)、台灣、海南島。台灣分布於低海拔山區次生林,以及灌叢中。花期從夏、秋至初冬,同地區早開及晚開相隔數個月。
台灣楤木(A. decaisneana)與 遍及 華北、華中、華南的 楤木(A. chinensis)近似,兩者差異細微,主要在於前者刺較多,植株較小,葉為二回羽狀複葉;整體花序較大,個別花序也較大,花淡綠白色,果徑4mm。後者植株較大,葉為二回或三回羽狀複葉;整體花序較大,個別花序也較大,花白色,具芳香,果徑3mm。有學者主張 中國大陸產的種群全為 A. chinensis,而 A. decaisneana僅分布於 台灣。
五加皮是著名藥材,五加皮酒是浸泡 五加皮的藥酒,材料取自 五加科(ARALIA)的植物的根皮。台灣民間俗稱的 白刺蔥都是 五加科(ARALIA)成員,有 鵲不踏(A. decaisneana)和 裡白楤木(A. bipinnata)兩種。這個科的花以 繖形花序或頭狀花序為主,兩種 白刺蔥的花亦是以繖形花序為基礎,再排列成總狀花序,復再聚成大型總狀花序,之後集合成一個大圓錐花序。
兩種 白刺蔥開花時都是高高整串的花冒出樹冠層,稍微注意可發現它們的花序有很大的不同。鵲不踏(台灣楤木;A. decaisneana)是大型圓錐花序,中軸很短,呈繖形狀排列,各花莖做放射狀;而 裡白楤木(A. bipinnata)的大型圓錐花序中軸很長,再分出花莖,呈圓錐狀排列。未開花時需以葉子來區別,鵲不踏(台灣楤木;A. decaisneana)嫩枝及葉面被毛,而 裡白楤木(A. bipinnata)通常無毛,另外前者小葉柄短或不明顯,而後者小葉柄很明顯。
台灣已發表 刺楤屬(ARALIA)的種類,除上述兩種外,另有 虎木刺楤(A. armata)與 食用土當歸(A. cordata)。虎木刺楤狀如其名,渾身是刺,是屬於灌木型 刺楤,分枝多,與 白刺楤差異明顯;食用土當歸為草本,外型與 繖形科(UMBELLIFERAE) 當歸屬(ANGELICA)較接近,一般民間草藥界將它當成 當歸一族。個人對 五加科(ARALIA)相當陌生,因為寫「刺蔥、刺楤,誰紅誰白?」的比較,只好硬著頭皮介紹本種,邊學邊寫也好,可讓自己更了解它。
刺楤屬(ARALIA)近似種:裡白楤木(Aralia bipinnata)
五加科相關種類請點選:五加科植物目錄
參考資料: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第參卷
台灣植物誌 第二版
中国植物志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