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尖石後山.jpg
雪山山脈 尖石後山

新竹縣全境大致上屬於 頭前溪與 鳳山溪流域,但 尖石鄉越過 上宇老鞍部以東屬於 淡水河(大漢溪)水系;行政區域為 尖石鄉 玉峰(馬里光)村和 秀巒(控溪)村範圍,散佈著許多 泰雅族部落,通稱為 尖石後山。地形上是 雪山山脈主稜與 大霸尖山支稜所形成谷地,馬里闊丸(泰崗)溪以及上游 塔克金溪與 薩克亞金溪 奔流其間。

去年得知 馬美道路路面已整平,新舖上柏油;加上 李崠山新登山步道完成,即興起來此念頭,可惜一直未成行。週六(10/16)與 老同學走 竹60-1號道路逛到 尖石後山,選擇步行 馬美道路,慢慢走到 李崠山新登山口再原路回頭;純粹漫步山林間,沒登頂 李崠山,來回走約8km。以下貼一些當日拍的照片,都是選常見種類,現地實用性較高。

仲秋的 尖石後山1.jpg

[圖a]三斗石礫(殼斗科),這棵大樹旁山坡坍塌了,所以能見到它全貌;這一帶長這麼大的殼斗科大樹以 三斗石礫最多,在林緣能撿到的堅果以它最多,這棵可能也是吧。
[圖b]臺灣敗醬(敗醬科):大型草本植物,植株可達150cm以上,中、北部低至中海拔山區還算常見的植物。之所以會取『敗醬』這個名字,據說是折其枝葉會聞到豆類製品敗壞的味道。
[圖c]小木通(毛茛科):這種可愛的小花在秋天的 尖石山區很常見,它可不只花朵像可愛的小鈴鐺般吸引人,其果實像炸開綠白色煙火,一樣相當可愛。
[圖d]高粱泡(薔薇科):薔薇科 懸鉤子屬植物是山林間的野梅子,種類繁多區別不易,一直困擾著我。卻是 老同學愛嘗的野果,每每遇上總要摘下1~2顆來試味道。

仲秋的 尖石後山2.jpg

[圖e]波葉山螞蝗(豆科):山螞蝗是 豆科植物中的大屬,種類相當多;本種是在中海拔山區道路兩旁,算是強勢植物。好端端的野豆為何取了『螞蝗』這麼可怕的名字?問我 老同學吧,他褲管不慎被豆夾沾上,夠受的了。
[圖f]鵲豆(豆科):為栽培豆類,有白色花和粉紅至紫色花兩型,偶見逸出情形;鵲豆一般認為是先民 唐山渡海來時攜帶進來的,為食用豆類。
[圖g]王瓜(葫蘆科):出現於中海拔地區的 葫蘆科(瓜科)植物,一般野瓜匏果都很小,本種算中大型。未熟果綠色有白色縱條紋,成熟時橘紅色至鮮紅色,相當醒目。
[圖h]青牛膽花(葫蘆科):中海拔最常見的野瓜,全株被毛。相似種為 斑花青牛膽,海拔分布稍低,數量也較少,兩者可由莖及果實有無被毛分辨。

仲秋的 尖石後山3.jpg

[圖i]紅面番(菊科):台灣體型最粗壯的 鼠麴草屬植物,植株高可超過1公尺。中海拔地區在初夏即可見到這種巨型鼠麴草出現,但需等到秋冬季才開花,是俗語“大雞慢啼”最佳詮釋。
[圖j]臺灣青木香(菊科):粗壯的菊科植物,最引人注目為其毛茸茸的“花”,實際上這是其冠毛。照片中左邊小是初期的頭花,略帶紫色;待冠毛漸豐才會像右邊“蓮蓬頭”狀,果實成熟時“毛球”膨脹達頂峰。
[圖k]山白蘭(菊科):紫菀屬(ASTER)為 菊科代表屬,台灣有10幾種,包括低海拔的 台灣狗娃花、雞兒腸(馬蘭),及海拔較高的 泛山白蘭等。馬美道路上似乎有 山白蘭、台灣馬蘭、絨山白蘭3種,尚待釐清中。
[圖l]蔓黃菀(菊科):黃菀屬(千里光屬;SENECIO)是 菊科中漂亮的一群,台灣原生有7~8種之多,大多分布於中高海拔地區。其中本種與 黃菀容易形成大片叢生,是道路兩旁嬌艷的野花。

仲秋的 尖石後山4.jpg

[圖m]野菰(列當科):野菰是寄生植物,喜歡寄生在芒草的根上;台灣低至中海拔山區多 芒草,野菰相對的也常見。依據其外型,博得 土地公的拐杖稱呼。
[圖n]毛果竹葉菜(鴨跖草科):鴨跖草科中有多種花朵極為精緻,花雖小卻惹人愛憐;本種為其中之一,分布於中海拔地區。
[圖o]紅果薹(莎草科):莎草科對我而言相當的陌生,通常完全不知從何處著手查對。這種倒是例外,果囊膨脹、鮮艷色彩,看過後印象深刻。
[圖p]台灣百合(百合科):台灣從海邊到3000公尺以上地區都看得到 台灣百合,因為數量多,原並未受到重視。民國79年(1990年)三月罷免萬年國代起,引發學運、推動改革,以『野百合』為其精神象徵。從此 台灣百合成為野地裡的明星物種,做為 本土、堅韌的代表。

其他生態旅遊請點選:生態地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su的部落格 的頭像
    Hsu的部落格

    Hsu的部落格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