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蔓苦菜 花蓮 木瓜溪(1).jpg
花蓮 木瓜溪

Ixeris tamagawaensis (Makino) Kitam.  澤苦菜  [菊科]

Lactuca taitoensis Hayata

Ixeris chinensis Makino f. taitoensis (Hayata) Yamamoto

別稱:台東蒲公英、禾葉兔仔菜、河原苦菜(日本)

蔓苦菜 花蓮 木瓜溪(3).jpg
花蓮 木瓜溪

特徵:多年生草本,具短、叢生狀走莖,植物體高10~30cm。基生葉線形至披針形,近全緣、粗鋸齒緣或羽裂狀;長8~15cm,寬0.3~0.5cm。花莖葶狀,無葉或具少數葉片。

澤苦菜 花蓮 木瓜溪(1).jpg
花蓮 木瓜溪

頭花通常排列成繖房花序,頭花直徑約1.2~2.0cm,由20~30朵舌狀花組成;總苞圓柱狀,總苞片2~3層,苞片長橢圓形至披針形,先端急尖,最外苞片大小不一;舌狀花黃色,先端具缺刻。瘦果黑褐色,披針形,具多條縱肋,長約0.3cm;頂端急縮成喙,喙纖細,長0.2~0.3cm;冠毛白色,長可達0.5cm。

澤苦菜 花蓮 木瓜溪.jpg
花蓮 木瓜溪

分布:韓國、日本以及 台灣,台灣分布於東部溪流河床,大致上出現於 花蓮 木瓜溪至 台東 太麻里溪之間寬廣溪流之河床砂地;本種在 台灣的分布不僅只在東部 花蓮、台東的溪流,且只生長在寬闊河床之沙礫地上,屬於不常見的種類。澤苦菜(Ixeris tamagawaensis)模式標本取自 日本 關東地區 多摩川,種小名即是 多摩川產的意思。

蔓苦菜 花蓮 木瓜溪(2).jpg
花蓮 木瓜溪

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列出 苦藚菜屬(IXERIS)共6種,除最常見的 兔兒菜(I. chinensis)分布於全境外,北海岸、東北角海岸可見 細葉剪刀股(I. debilis)、濱剪刀股(I. repens),以上3種部落格多年前即介紹,中、南部田野間較有機會見到 多頭苦菜(I. polycephala),因照片沒拍好一直沒寫。另外2種較難遇到,澤苦菜(I. tamagawaensis)僅分布於東部溪流河床,路途遙遠,且人生地不熟;稀有種 蔓苦蕒(I. stolonifera)分布於中海拔山區,僅知 阿里山地區有分布,在 阿里山哪裡毫無頭緒。

蔓苦菜 花蓮 木瓜溪.jpg
花蓮 木瓜溪

以 兔兒菜(I. chinensis)植株變異之大,將 澤苦菜(I. tamagawaensis)視為 兔兒菜的變種或型 Ixeris chinensis f. taitoensis,其實也不為過。兩種真的好像,植株類似,總苞近似,瘦果也看不出差異;唯一就是其葉子為線形至披針形,而 兔兒菜葉形變化極大,披針形至長橢圓形都常見。在蘇花公路海崖下,有著一群葉緣細鋸齒至琴狀羽裂的 苦藚菜屬(IXERIS),植株粗壯,置於 Lactuca lacerrima下,之後歸入 苦藚菜屬(IXERIS),目前併入 兔兒菜(I. chinensis)中,個人感覺它的差異不比 澤苦菜(I. tamagawaensis)小。

苦蕒菜 sp. 蘇花公路 東澳段海崖下.jpg
Ixeris sp. 蘇花公路 東澳段海崖下

這種 Ixeris sp.與 兔兒菜(I. chinensis)的差異有相當程度,或許是之間的連續性無法切割,暫置於 兔兒菜(I. chinensis)之下。曾經走在 蘇花海崖下的沙灘,穿過巨岩堆到另一處沙灘,在穿過岩洞達第三處沙灘,美到讓人難以置信的海天景色,也拍到這群 兔兒菜。之後帶著全家再來一次,一家人列隊走在沙灘上,我聽到身後有沉重的悶聲,嚇傻的 女兒目睹籃球般大的石塊墜落在我身後。我不想找花了,一家人飛奔離開崖下,詢問岸邊釣客,說崖邊常有落石,不要靠近。

菊科相關種類請點選:菊科植物目錄

參考資料: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第肆卷

                 台灣植物誌 第二版

                 台灣原生植物全圖鑑 第七卷 鐘詩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su的部落格 的頭像
    Hsu的部落格

    Hsu的部落格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