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juga pygmaea A. Gray 矮筋骨草 [唇形科]
別稱:矮金瘡草、金瘡小草
特徵:多年生草本,植株具走莖,匍匐生長。僅具基生葉,葉倒披針形至長橢圓狀倒披針形,長2~4cm,寬0.5~1cm;先端圓形,基部漸狹;疏被長柔毛,波浪狀鉅齒緣;葉柄長1.5~3cm,具翅,疏生長柔毛。
花腋生,聚繖花序,著花2~3朵,花梗長0.5~0.8cm;花萼鐘形,長0.4cm,5中裂,裂瓣長圓形,邊緣具緣毛。花冠筒狀,長約1.2cm;假單唇,上唇極短,先端2淺裂,下唇3裂,中裂片較長,先端微凹,藍紫色。果,小堅果倒卵狀三稜形,長2mm,表面具網狀皺紋。
分布:日本、琉球、台灣。台灣僅分布於 北海岸、東北角海岸,多集中於岬角海岸地形。花期除炎夏外幾乎全年可見,較集中於 冬季延至 春季。
可能是常跑的地點所至,從沒感覺 矮筋骨草數量稀少。得知其為 農委會林務局「稀有及瀕危植物」後,始注意其分布;發覺它出現地點還真的蠻侷限,不僅只出現在 北海岸,且需岬角砂礫坡地才易發現。除極少部分大片叢生外,其他地點大多是零星生長。
花市偶爾可見一種叫做「紫雲蔓」的園藝植物,似乎就是 矮筋骨草。但與原生地植株比較,花朶大上許多,葉子也較長;是園藝交配種、原種改良或環境因素,並不清楚。紫雲蔓生長強健,花色有 紫、藍、白數種,已經是純粹的 園藝植物,與 原生的 矮筋骨草有漸行漸遠趨勢,所以只在這裡提及,沒放入『別稱』中。
原生環境中的 矮筋骨草依靠走莖不斷生長新芽,形成一整叢平舖於砂礫地上。其植株低矮,光憑照片很難判斷其尺寸,上圖擺上一個50元硬幣,可參考植物體實際大小;實在是很小吧,行走於 北海岸,若沒放慢腳步,是不易發現它的。
唇形科相關種類請點選:唇形科植物目錄
參考資料: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第肆卷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