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10年1月17日
下午兩點多才吃完午餐,沒什麼時間到處跑了,選個最近的小山走走;我住 台北 中山區,就選 中山區與 士林、內湖三區交界的 文間山吧。中山區是舊台北市唯一跨越河川的行政區域[註1],跨河(基隆河)區域稱 大直,文間山的位置在大直的最北端。
早先「街、庄」時期的「大直庄」屬「芝蘭一堡」管轄,芝蘭一堡的行政中心為「士林街」;基隆河南邊稱「大加蚋堡」,行政中心為「臺北」。大正9年(1920年) 舊市區(艋舺、大稻程、城內)、大加蚋堡 外加 大直庄,正式升格為『市』;大直庄之所以能得天獨厚併入「臺北市」,原因是大批 日本新移民住於此地,總督府自然是希望自己人能住在首善之區。
光復後,省轄市時期的 台北市,除 昭和13年(1938年)併入台北市的 松山庄[註2]成立 松山區外,舊 台北市成立9個區,大直因地緣關係,成為 中山區一部份至今。民國80年(1991年) 基隆河截彎取直,院轄台北市區里調整,原 松山區下塔悠地區併入 中山區,成為 大直重劃區,擴大了 大直地區版圖,中山區面積也跟著變大。
地圖為「民國88年經建第四版1/25000」,途中每一方隔邊線實際距離為1km。
對 大直有些許瞭解後,跟我來一趟小巧的登山吧。上圖 實踐大學北(上)方綠色部份,為 納莉風災後土石流危險區整建成立的公園,我由此上登。上稜線後,往東上到 文間山下 正願寺;從 正願寺下到 北安路上,一樣是個風災整建公園,就是地圖上右邊的綠色部分。
北安路501巷直通 實踐大學校後,路底路幅縮小右彎,此處有個風災整建公園,入口處稱「男與女景觀花園」;不知是哪位天馬行空的人士,取了這麼一個難記又肉麻的名字。由此陡上車道,過菜園及民宅後接上遠始山徑[圖1],此段路巨岩處處,類似 金面山、剪刀石山山徑。上到稜線接上車道,此段路有「東吳大學後山步道」解說牌,車道、步道交錯頗雜亂。
車道經過一處軍營後接上山徑,兩旁全是低矮 芒萁[圖2],這是 台北盆地北緣第一線山區稜線共同植被。之後經過一小區墓地,沒多久就來到 文間山;文間山海拔184m,土地調查局圖根點[圖3],山頂無展望。這段路途中有個不錯的展望點,即[首圖],但我忘了在哪處拍了。
文間山下到 劍南路不過1~2分鐘,路口是 劍南路(雞南山路)最高點,海拔約140m;此處是首都防衛的「大直要塞區」,登山口就是從碉堡[圖4]上登。由此走公路下山,此段路闢為 「雞南山劍南路蝴蝶步道」,一路上都是登山、腳踏車人潮。在一處大轉彎走入 北安路745巷,入口有「玄天宮」、「正願寺」指標。
正願寺腹地頗大,依駁坎規模及建構方式,工程頗浩大,推測前身可能為 日治時期的大型日本寺院
車道叉路,選左下行,玄天宮、正願寺兩間廟宇都屬於類鐵皮房舍;車道終點是處停車場,終點前有下行階梯通 正願寺。時間已超過下午5點,寺內有信徒但大門已鎖。對於 正願寺歷史,我完全不清楚。幾年前與 老同學來此,他與寺內法師熟識;原來是約30年前寺院搭建時,他家住附近,家人常前來參拜、供養。
值得一提的是 正願寺有十尊石佛,如何而來不清楚,位置在大殿左後方。石佛屬於「四國88所石佛」系統,不同於「西國33所觀音」;此為追尋 弘法大師 空海足跡形成的跨宗派院所系統,石佛中有「弘法大師」法像。下圖為以前拍的石佛,貼出部份供參考;左上即為 弘法大師,正願寺十尊石佛中有兩尊 弘法大師。
上中為 廿八番 大日寺「大日如來」;上右:「文殊菩薩」;下左:三十八番 金剛福寺「三面千手觀世音菩薩」;下中:三十六番 青龍寺「波切不動明王」;下右:十九番 立江寺「延命地藏菩薩」。其中兩尊「弘法大師」未編號,應該為八十八尊以外的『番外』,上右的「文殊菩薩」沒有番號,是否是『番外』或是不同組石佛,我就不清楚 了。
離開 正願寺,水泥階梯直下 北安路,這裡昔日有臨山聚落,因暴雨土石流成為危險聚落,拆遷後成為公園。我對這裡印象很差,記得公園完工之初來此,有遊民盤據,拿大石塊丟擊民眾;還好當時連閃過三顆,否則頭破血流,真是莫名其妙。今日小心翼翼下到公園,踏青民眾不少,可以放心行走了;離開公園,驚險萬分跨越「自強隧道」圓環口,走回 大直,結束行程。
其他登山紀錄請連結:登山-三角點目錄
[註1]嚴格說起來還有另一塊跨越河川對面的區域,在市區南方 新店溪對岸,與 板橋、中和交界處;但這只是一塊因河川改道留下的沙洲地,上面並無聚落,一般都未提到這塊。關於這塊沒名字的沙洲地,有興趣可連結---滄海桑田---1.沙洲的故事。
[註2]這裡的「松山庄」位階與 臺灣堡圖中的『庄』不同。堡圖中的『庄』相當於今日的村、里單位,『堡』則是界於“縣”與“鄕、鎮、市(縣轄)”之間,相當於“郡”;1920年改制後的『庄』,位階同等於今日的“鄉、鎮、市(縣轄)”行政單位,光復後這些“庄”大多直接改為“鄉、鎮”。
改制後的「松山庄」原屬於「七星郡」,1938年改隸「台北市」。改制的「松山庄」為 日式地名,轄 臺灣堡圖中的「錫口街」、「中崙庄」、「興雅庄」、「東勢庄」、「里族庄」、「上塔悠庄」、「下塔悠庄」與「三張犁庄」、「六張犁庄」、「五分埔庄」、「中埤庄」等11街庄。
1990年 台北市區里調整,上述「三張犁庄」以後四庄成為「信義區」,「下塔悠庄」大半歸「中山區」,「里族庄」半數歸「內湖區」;曾經為全國最大(人口)鄉鎮單位的 松山,從此被瓜分地零零落落。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