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ter oldhamii Hemsl. 台灣狗娃花 [菊科]
別稱:野菊、紫菀
特徵:二年生草本,莖粗壯、分枝多。下部葉匙形,頗大;上部葉長橢圓形,細小,緣毛狀葉緣。葉厚,呈半肉質,隨環境不同變化頗大。莖、葉有些族群被粗毛,有些則光滑無毛。
和平島缺舌狀花,植物體很大上,乍看之下讓人懷疑是否為 台灣狗娃花。
總苞半球形呈碗狀,苞片2、3層。頭花直徑2.5~4cm。舌狀花(邊花)花冠淡紫色,筒狀花(心花)花冠黃色[上圖];有些族群缺舌狀花,頭花呈現黃色半球形狀[下圖]。瘦果倒卵形,冠毛兩型,舌狀花白色,筒狀花褐色。
鼻頭角,與 和平島一樣缺舌狀花,植株稍小;春、秋二季皆開花,以春季為主。
分布:特有種,分布於北海岸、東北角海岸到 蘇花海岸。從 富貴角至 三貂角、蘇澳局促分布,各地點族群變異相當大。其中 鼻頭角和 和平島族群缺舌狀花;三貂角族群傾向直立生長,萬里、野柳莖多貼地蔓生、分枝極多。花期從初春至初冬,以春、秋兩季為高峰。
三貂角,莖、葉被明顯粗毛,大多直立生長,分枝不多,上部葉短小。
台灣狗娃花(A. oldhamii)分布於北海岸、東北角海岸,植物體變異極大,感覺一岬角、一沙灘就是一個型。尤其 鼻頭角和 和平島缺舌狀小花的族群外觀差異更是大;該兩者本身亦有差別,鼻頭角如一般植株大小,和平島卻是個個大如一叢灌木,莖超過1公尺長比比皆是。我自己的觀察 基隆以西的族群都是具備兩型小花的型(Form),但外觀多少有差異;基隆東邊的 和平島全都缺舌狀小花。再往東 八斗子見到的 舌狀花多數,非常漂亮;和平島到 鼻頭角這段海岸的 台灣狗娃花(A. oldhamii)缺舌狀花型與正常型都有,但各岬角間似乎都只有一型花,個人未遇過兩型混生情況。
濱海公路(台2線)過 鼻頭角後的海岸我較少停留,這段路曾遠距離見到山崖上的野花,疑似有著兩型(Form)小花,但距離遠加上車速快無法確認。三貂角的 台灣狗娃花植株矮小,約30cm左右的高度開著近4cm的淡紫色野菊,美到讓人不捨離開;這裡是我最早見到 台灣狗娃花的地點,那次以後對 狗娃花就深深著迷,連帶的對整個 紫菀屬(ASTER)也興趣大增。
台灣狗娃花(A. oldhamii)變異大,萬里海邊的族群因此曾被當作是產於 日本、韓國的 匙葉紫菀(Aster spathulifolius),關於 台灣狗娃花的種種變異與各個族群間的差別,是否為不同的種類?變種?型?或僅是個體差異,或許須待學者做進一步的研究吧。
類似種類:雞兒腸(馬蘭)
菊科相關種類請點選:菊科植物目錄
參考資料: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第肆卷
臺灣的海濱常見植物 渡假出版社有限公司 鄭元春
台灣野花365天 秋冬篇 大樹文化 張碧員‧張蕙芬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