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葉牽牛左下黃花為 天蓬草舅(單花蟛蜞菊),上方葉面覆有灰白粉狀的葉子是 海埔姜(蔓荊)
Ipomoea imperati (Vahl) Griseb 厚葉牽牛 [旋花科]
Ipomoea stolonifera (Cyrill.) J. F. Gmel.
別稱:白花馬鞍藤、裂葉馬鞍藤、裂葉小鱟藤
特徵:多年生蔓性草本。全株光滑,葉,肉質到厚革質;變化大,全緣、3裂到5裂,羊蹄狀卵形、卵形到 長卵狀心形,長1.5~6cm。花單生,花冠漏斗形,長 3~5 cm,白色。果,球形,徑約1cm。
分布:泛熱帶至亞熱帶沙灘、島嶼。台灣分布於海濱地區及各離島。厚葉牽牛(Ipomoea imperati)生長環境近似 馬鞍藤(Ipomoea pes-caprae),但數量上遠不及;以北部 北海岸、東北角海岸,南部 雲、嘉、南海岸,恆春半島 以及 澎湖群島、綠島、小琉球 等地較易見到;通常侷促於沙灘某處或零星散佈其間,不若 馬鞍藤遍佈整個沙灘。
上圖左側為 馬鞍藤,葉子接近翠綠;可比較兩種植株大小及相異處
台灣的 旋花科 牽牛花屬(IPOMOEA)植物有20多種,由南而北種類遞減。台北地區常見的種類只有 槭葉牽牛(番仔藤)、銳葉牽牛、馬鞍藤、紅花野牽牛......等等,厚葉牽牛則出現於特定地點。這幾種中 馬鞍藤與 厚葉牽牛為海濱植物,出現於沙灘、沙丘,開花時是沙灘上最耀眼的野花。厚葉牽牛不似 馬鞍藤全年可見開花,花期約是 夏、秋兩季;北部 馬鞍藤冬季不開花,厚葉牽牛則僅在夏末到 秋季期間開花,想拍花要把握機會。厚葉牽牛地上部份冬季枯萎,待來春才長出新芽。
旋花科相關種類請點選:旋花科植物目錄
參考資料: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第肆卷
臺灣的海濱常見植物 渡假出版社有限公司 鄭元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