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葉假黃鵪菜 鼻頭角.jpg
東北角海岸 鼻頭角

Crepidiastrum lanceolatum (Houtt.) Nakai  細葉假黃鵪菜  [菊科]

Lactuca lanceolata (Houtt.) Makino

Crepis koshunensis Hayata

Crepidiastrum koshunense (Hayata) Nakai

...

別稱:花蓮假黃鵪菜、假還陽參

細葉假黃鵪菜 東澳 粉鳥林.jpg
蘇花海岸 粉鳥林

特徵:多年生草本,主莖粗短,木質化;具長走莖,長出斜倚莖,末端具叢生葉。葉,基生葉蓮座狀;革質,匙形,長10~12cm,寬2~2.5cm;先端鈍或圓,基部窄縮,全緣或不規則齒裂。莖生葉簇生於由主根側分出的花莖中段,稀疏排列,較小,厚革質,披針形、匙形至卵形。花莖不直接長在主莖上,出現於斜倚莖上,頭花集中於先端,呈繖房狀排列。總苞圓柱狀,苞片2層,披針形,外層較短。頭花直徑約1.5 cm,全數舌狀小花,黃色。瘦果扁圓柱狀,長0.4cm,具縱肋紋;先端具喙,冠毛白色。

細葉假黃鵪菜 基隆 和平島.jpg
基隆 和平島

分布:原生於 中國、日本、琉球、台灣。台灣分布於 北、東、南部岩岸峭壁、礁岩上,亦見於 蘭嶼及 綠島。花期通常在 夏至初冬,北部 鼻頭角族群 於 春季零星開花。

濱海公路開通前 細葉假黃鵪菜(C. lanceolatum),被認為主要分布於 東、南部及 蘭嶼、綠島,北部地區僅 基隆附近海岸零星出現。隨著公路通車,被發現越來越多岩岸地形有分布,如 鼻頭角就有大量族群。

細葉假黃鵪菜 東北角海岸 鼻頭角.jpg
東北角海岸 鼻頭角 未開花株

我第一次遇見 細葉假黃鵪菜(C. lanceolatum)是在 鼻頭角,回家後卻查不出它的名字;原因在“細葉”兩個字,怎麼樣也無法將拍攝到的植物與“細葉”兩字聯想在一起。這種植物我只在 鼻頭角見過,南部、東部及離島的族群未曾看過,這些地方的植株或許較符合“細葉”的特徵;鼻頭角的族群葉型變化頗大,但大致上都偏寬。細葉假黃鵪菜(C. lanceolatum)並不常見,原因在於生長地點較侷處,不過在這些地點常成群生長,數量非常多,成為強勢的小野菊。

細葉假黃鵪菜 基隆 和平島2.jpg
基隆 和平島

細葉假黃鵪菜除名字像 黃鵪菜外,植株長相完全不同,不至於搞混。頭花與 泛苦蕒菜屬(IXERIS)種類近似,植物體外型明顯較壯碩,葉肉質狀,區別簡單。假黃鵪菜屬(CREPIDIASTRUM)在台灣除 細葉假黃鵪菜(C. lanceolatum)外,另有一種 台灣假黃鵪菜(C. taiwanianum),為 台灣特有種,同時列名 稀有及瀕危植物,後者侷限 東海岸、恆春半島及 蘭嶼、綠島。兩者外觀簡易的辨識方法,前者花莖長在側生的斜倚莖上而不直接長在主莖上,後者則主莖直接抽出花莖,日後若能遇到再貼上來。

菊科相關種類請點選:菊科植物目錄

參考資料: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第肆卷

                 臺灣的海濱常見植物  渡假出版社有限公司 鄭元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