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tricularia striatula Smith 圓葉挖耳草 [狸藻科]
Utricularia taikankoensis Yamamoto
Utricularia orbiculata Wall. ex A. DC.
別稱:圓葉耳挖草、圓葉貍藻
特徵:多年生草本,植物體很小;匍匐莖絲狀,多分枝,捕蟲囊排列於莖上;地下莖絲狀,帶白色。葉,倒卵形、圓形或腎形,膜質,長約1.5~2mm;葉柄長1.5~5mm。花軸根生,細長,光滑,具少數鱗片;苞片中部著生,披針形。花,淡紫色,中央帶黃色,徑約2~3mm;下唇2~6波浪狀牙齒狀裂,花距與下唇等長或稍長,向後延伸,或筆直或彎曲。蒴果球形,略扁;種子細小,少數。
分布:西起熱帶 非洲、安達曼群島、印度、斯里蘭卡、尼泊爾、不丹、阿薩姆,中國、台灣、海南島、越南、泰國、緬甸,菲律賓、馬來西亞、婆羅洲、印尼、新幾內亞等地。台灣分布於低至中海拔山區,主要出現於恆濕的山壁或樹幹上。花期通常在6~11月,綻放期短。
圓葉挖耳草(Utricularia striatula)在 台灣已發表 貍藻科(LENTIBULARIACEAE) 狸藻屬(UTRICULARIA)8種裡算分布較廣,數量較多的成員之一,但是它很小,小到平常不會去注意它的存在,感覺上就變得不常見。食蟲植物不論是否常見,其行為就充滿神秘,見到時會好奇如何捕食小蟲;狸藻(UTRICULARIA)中有4種生於土壤、岩壁、樹幹上,是觀察的標的,可惜實在太小,眼睛看不清捕蟲囊內究竟有無裝食物。
烏來 新北 烏來往 福山的 北107道路沿河谷開鑿,其間自然或人工敲擊的岩壁處處,其上生長著許多少見原生植物。偶會來此徒步、漫遊,期待能發現一些稀少種類;圓葉挖耳草就這樣出現在眼前,一處每次經過都會停下來細看的恆濕山壁,若非開花真的不知岩壁上有它的存在。本種喜愛的環境比 小毛氈苔還潮濕許多,後者只需環境潮濕即可,本種需見得到“水滴”或山壁會滴水,多注意一下這種環境,或許它就在那裡。
狸藻科相關種類請點選:狸藻科植物目錄
參考資料: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第肆卷
台灣植物誌 第二版
中国植物志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