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鄉主要道路為 明志路(107縣道),107縣道從 丹鳳(新莊)起,沿著 林口台地山腳邊蜿蜒經過 泰山、五股到 成子寮(五股),以往是 台北盆地西北側重要交通幹道。因 路幅窄、車輛多以及人口稠密,大多數人對這條路能避則避,除非必要大多選擇繞道而行;加上新幹道開闢,這段路被邊緣化,成為社區道路。明志書院位於 明志路上,地處 大台北都會區邊緣,書院重建完工多年,依舊冷冷清清,遊客稀少。
明志書院有「北台首學」美譽,比 台北 艋舺(萬華)的「學海書院」整整早了80年。書院於 乾隆28年(1763年),福建 汀州 永定 貢生 胡焯猷 捐出龐大屋舍成立義學,並附帶水田做為學產,以供應書院的各項開支。隔年,閩浙總督 楊廷璋撰文表彰此事,並將義學命名為「明志書院」。另 乾隆34年(1769年)新莊 郭宗嘏 響應義舉,使 明志書院的規模更大名氣更盛。
明志書院正身全景,此照片為修復後不久拍攝,今前院種植一排路樹,難以如此取景
光緒元年(1875年)廢 淡水廳改 台北府以前廳治設在 新竹,明治書院位置在 台北;歷任 淡水同知以「士途不便」之因,於 乾隆46年(1781年)將 明志書院遷至 新竹,原址更名為「新莊山腳義墊」。由於重要性降低,年久失修在 道光年間頹圮。大正10年(1921年)當地士紳發起重建,因經費因素,只完成第一進正身外加上兩側落廒間,書院規模大幅縮小。
日治時期新式教育取代了傳統書院,書院重要性消失,加上光復後長期缺乏維護經費,明志書院於 民國92年(2002年)6月再度傾塌;幸經地方人士奔走,終於取得經費,以古蹟修復工法於 民國94年(2005年)修復完工,廳內供奉「紫陽朱夫子神位」、「貢生胡焯猷祿位」恢復昔日舊觀。
台灣現存的「惜字亭」只餘幾十座,其中名氣最響亮的為 桃園 龍潭的 聖蹟亭;台北 新海地區現存 板橋(林家花園)、新莊(文昌祠)、樹林(潭底聖蹟亭)及 泰山(明志書院)等四座。明志書院這座 惜字亭造型簡單、樸實。底層六邊形,為亭座;中層正方型,設置爐口;第三層四方型,稍有裝飾塗上朱紅色。
我路過此處若找到停車位,總會到 明志書院走走。曾經見過一位老師帶著小朋友來惜字亭,教導他們焚燒書法作業簿;學童何其有興能體會古人惜字意義,我也很幸運能見到這種畫面。明志書院曾經開啟北台灣教育史,如今做為 台灣教育史見證而彌足珍貴。
地圖中另有古蹟 頂泰山巖,整修多年不知何故始終未完工;頂泰山巖與 泰山鄉公所附近的 下泰山巖為此地信仰中心,也是『泰山鄉』名稱的由來。泰山舊名「新莊山腳」,長久以來一直隸屬於 新莊。日治末期 新莊郡轄 新莊街、鷺洲庄、五股庄、林口庄,「泰山」一樣屬 新莊街一部分;光復後幾次行政區域改變,此地依舊歸屬 新莊,直到 民國39年(1950年)以人口達標準為由才成立「泰山鄉」。
其他古蹟請點選:古蹟地圖
參考資料:泰山鄉公所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