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常聽的 台灣俚語『台灣人怕火燒厝,上海人(香港人)怕落屎坑』,這話的意思當然有著 台灣人看 上海人(香港人)衣著光鮮亮麗吃醋的諷刺意味,但也確實反映出 台灣人喜歡將財富表現在住宅上的習慣。台灣各地的老街都是例子,尤其是 富岡的 呂氏宅邸更具代表性。

楊梅‧富岡 呂氏宅邸.jpg
呂家聲老宅邸

富岡是個極小的市集,距離 楊梅、湖口 和 新屋都超過5公里,完全是因為 縱貫鐵路設站而發展出來的市集。昭和4年(1929年)因鐵路坡道過陡等諸多因素,縱貫鐵路 楊梅、湖口段整個的北移,日本人在 伯公崗設站,於是繁榮了這個小市集;同時間 楊梅的中心由 楊梅國小北移500公尺到今日火車站, 老湖口因車站移到 新湖口而整個沒落,鐵路北移改變了這裡的城鄉面貌。

富岡小鎮是個長寬不滿500公尺的市集,但它擁有巴洛克式五開間豪華的「呂氏宅邸」,讓人聯想它也曾繁華過。呂氏宅邸是昔日 楊梅、新屋一代的聞人 呂家聲先生所建,連棟式街屋中央設有拜占庭式窿頂,在 台灣並不多見。

楊梅.富岡.jpg

到 富岡最便捷的方式是搭火車,火車站已改建成新式站體,車站邊闢出小小的廣場[圖1]成為開放空間。步出車站即可見到「呂氏宅邸」[圖2],中正路由12號到20號連著五棟,五開間連為一主體的街屋在 台灣少見,在小鎮內更顯得氣派非凡。中正路上仍有其他老街屋[圖3],感覺類似 三峽老街樸實的街屋;富岡的老街屋多集中於 中正路、中華街以及 信義街[圖4]

因為新舊房舍夾雜,富岡很難發展出整體的“觀光老街”,卻也保持它樸實的風貌。台灣的老街,原本建築各具特色,但只要一“觀光”化,販售的東西總千篇一律。遇到這種老街,我總是快速的拍些特定街景,儘快走人;對我而言,擠在人群堆裡看沒有特色的商品,實在難熬。

富岡.png
呂氏宅邸:桃園縣楊梅鎮富岡中正路16號

富岡是只有電聯車停靠的小站,沒有省道、縣道通過;曾經因交通而繁榮過,如今也因交通而沒落。或許短期內不會有任何改變,街上老宅也可能隨時間而越顯珍貴。

其他城鄉請點選:城鄉地圖

參考資料:楊梅鎮公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