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佳車站是縱貫線北段僅存的老火車站,民國 91年(2002年)台北縣政府指定為古蹟,從此免除改建命運。車站入口處有兩塊解說牌介紹車站,大意是:明治 36年(1903年)設站,稱「山仔腳驛」;今日所見站體為 大正 9年(1920年)所建,以“磚造”為主體。民國 51年(1962年)更名為「山佳車站」。
山佳是個小地方,屬於 台北縣樹林市,位置在 樹林與 鶯歌間,有縱貫鐵路及 114號道路通過。與台鐵所有老車站一樣,除了過往的旅客外,還多了一些“懷古”的遊客;在站裡、站外拍攝,鐵路局員工習以為常。其實我的感覺,它除了稀少外其他倒還好;洗石子牆壁與廊柱建造頗精巧,但在一般 日治時期留存的洋樓或光復初期流行的“上海式”樓房都很常見。倒是它屋頂上的 “鴟尾”[註]樣式較為少見,不同於一般的“鬼瓦”,而是彎曲“翹尾”的形式。
我有多久沒來這裡了?那天開車走 114號公路看到「山佳車站」時嚇一跳,於是停車下去瞧瞧。山佳車站原本深藏陋巷中,由公路上無法看到車站,必須走入巷弄中才能到達車站;如同 台鐵平溪線的 菁桐站般。如今老車站是出頭天了。廣場邊的 木棉樹緊鄰老火車站,似乎也成為站體的一部份,實在想不起來以前有沒有這棵木棉樹;木棉花伴隨著老車站讓廣場顯得有生氣,只是過多的 狗屎攪亂了遊興,哪來這麼多狗大便呀?
上 樹林市公所網站查才知道,民國 89年(2000年)由 樹林市公所規劃整建出廣場,是前 樹林市長 廖本煙先生之手完成的。雖然紅色的廣場與車站本身頗不協調,地下室機車停車場也遲遲未啟用;但畢竟是跨出第一步了,接下來不論是改建廣場或美化補強都相對容易多了。我總有一種感覺,許多人喜歡或討厭一個政治人物,就全盤肯定或否定這個人所有的建設與作為,拼命找理由來加強自己的觀點;坦白說這種人真是莫名奇妙,被政客玩弄於股掌間還自得其樂。希望這些人在往後的這幾年能慢慢清醒。
山佳車站地址:台北縣樹林市山佳街28號
上圖是 山佳車站和周邊街道,除紅色站體與一旁站務房舍外,第一月台也屬於古蹟範圍,鐵製遮棚部分我一樣用紅色標示,其他長達 200公尺的月台用深灰色表示。地圖中淺藍色為一小山溪,深藍色部分為 「福安圳」,台北縣 海山地區昔日有兩條主要灌溉水圳,分別是 大漢溪南邊的「大安圳」與北邊的「福安圳」,水源在「二甲九」附近取自 大漢溪,即今日「鳶山堰」所圍的深潭;兩圳如今皆屬 桃園農田水利會渠圳。福安圳規模較小,灌溉範圍在 山佳、彭福、樹林等地。
[註]鴟尾即 鴟吻或 螭吻,為 中國建築中屋頂正脊兩端的飾物;原功能為防止脊樑接合處雨水滲透,後演變出多種造型裝飾的「吻獸」。中國宮殿屋脊的 吻獸造型為張嘴吞脊,螭吻傳說為 龍的第二子;韓國與 日本受 中國影響,古建築 鴟尾造型一樣變化多端。日本常出現的吻獸「鯱」,為傳說中拍打海水祈雨的神魚,佳山車站這種 鴟尾可能是 鯱的簡化造型。
另外一般認為 「鴟尾」一詞是 日式用法,其實這一名詞 中國古典書籍早就使用了。
1.最常見傳統北方宮殿式 鴟吻---南海學園。2.屋脊有變化時的北方宮殿式 鴟吻---教育電台。3.新式造型 鴟尾---慈航紀念堂。4.一般日式民宅的 鬼瓦---台灣大學。
其他車站介紹請點連結:車站地圖
參考資料:臺灣鐵路局 山佳站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