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菜 台北市區.jpg
台北市區

Dichrocephala integrifolia (L. f.) Kuntze  茯苓菜  [菊科]

Dichrocephala latifolia (Lam.) DC.

Dichrocephala bicolor (Roth) Schltdl. 

別稱:魚眼草

特徵:一年生草本。莖直立多分枝。葉,被毛,葉緣 鈍鋸齒、不規則鋸齒羽裂 至 琴狀羽裂。

茯苓菜 花、果放大圖.jpg
花、果放大圖

頭花呈球形,直徑2~5mm。邊花白色,心花黃綠色。瘦果,倒披針形,稍扁平;成熟時黃褐色~黑褐色,易脫落。

分布:原生於 印度、中南半島、中國、日本、琉球、台灣。台灣分布於 低至中海拔開闊地,以聚落周邊較為常見。花期 春~秋季,以春、夏季較盛。

茯苓菜 台北 三峽.jpg
台北 三峽

茯苓菜(Dichrocephala integrifolia)與 豨薟(Sigesbeckia orientalis)一樣是 中國古老藥材之一,但稱為 茯苓的藥材有兩種:本種為 菊科的 茯苓與常見的 土茯苓不同,土茯苓是 菝葜科(百合科)植物。至於兩種茯苓的功能為何?我就完全不知道啦!

茯苓菜算是常見的野草,說常見好像也不是隨處可見,還是須仔細找找才看的見。童年的印象它真的很多,到處都是;數年前想拍 菊科野草,才發覺 茯苓菜已大量消失在生活周遭的草地上了。在 學校、公園的綠地裡,稍微注意還是會見到它;但與昔日的隨處可見相較,茯苓菜族群真的少太多了。

菊科相關種類請點選:菊科植物目錄

參考資料: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第肆卷

                 臺灣的常見野花(一)  渡假出版社有限公司 鄭元春

                 台灣野花365天 春夏篇 大樹文化 張碧員‧張蕙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