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esbeckia orientalis L. 豨薟 [菊科]
別稱:苦草、豬屎草、黏糊菜
特徵:一年生草本,株高20~100cm,莖直立,上部枝葉展開;小枝有時呈紫紅色。葉,長卵狀橢圓形至長三角狀,被毛;葉緣常有不規則鈍齒緣。花,頂生或腋生。舌狀花常5枚,三裂,黃色;心花黃色。總苞5枚,長匙形,上有腺體能分泌黏液。瘦果四稜,無冠毛,具毛茸。
分布:原生於 印度、中國、韓國、日本、台灣,已擴展至 美洲、非洲、澳大利亞。台灣分布於低海拔田野、荒地。
豨薟有一種不好聞的味道,從它的中文名稱可嗅出端倪;『豨』同豬的意思,『薟』則是異味,豨薟即代表有豬臭味的意思。古人對植物的命名總讓人讚嘆,每次見到留著古名的野花,再去查閱“字”的原意,覺得名字取得實在是好。豨薟的種小名 orientalis 表示其來自東方;它是 中國古老的藥材,常見於各漢方書籍。
台灣的菊科植物裡有許多長得一點也不像菊花,這類菊科野草有個共同特點,就是種子不是借助風力傳播,如種子借著水漂浮的 鱧腸(Eclipta prostrata),以刺黏在人或動物身上的 咸豐草(Bidens pilosa)。豨薟(Sigesbeckia orientalis)則是總苞的5根匙狀棒子會分泌黏液,加上種子有茸毛,就這麼黏在動物身上到處傳播。
菊科這類離經叛道的野花大多不討喜,也難引起人們的目光,但它們卻常見於生活周遭環境中,總不能一直忽略掉這些小野花。往後 菊科的部分先介紹這些周遭常見野草,這部分較枯燥乏味,沒有漂亮種類;這類 菊科野草還有好多種,待介紹完這些之後,再進入山野之中精彩的 菊科花卉。
菊科相關種類請點選:菊科植物目錄
參考資料: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第肆卷
臺灣的常見野花(二) 渡假出版社有限公司 鄭元春
台灣野花365天 春夏篇 大樹文化 張碧員‧張蕙芬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