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葉月見草 台北 松山.jpg
台北 松山區 基隆河畔 花徑約3cm

Oenothera laciniata J. Hill  裂葉月見草 [柳葉菜科]

別稱:待霄草、晚櫻草

特徵:多年生草本,冬季落葉。海濱個體常成匍匐狀,由基部生出分枝;山區個體則常呈直立狀。基生葉蓮座狀,披針形羽狀分裂;莖生葉互生,狹長倒卵形;葉,齒緣、裂緣或全緣;被毛。花瓣四瓣對稱,廣心形,黃色;枯萎時常轉暗黃色或暗橙色,花掉落後留柱狀蒴果。

裂葉月見草 北海岸 萬里.jpg
北海岸 萬里

一般而言,海濱植株常貼地呈蓮座狀,由基部生出長匍匐莖,匍匐莖長出植株,新生成的植株花腋生。海邊陽光炙熱,常見葉前端呈紅色的情況,生長於山區的植株高30~75cm,植株顏色通常呈綠色,花腋生。

裂葉月見草 台北市 松山區河濱公園.jpg
台北市 松山區河濱公園

分布:原產北美洲,為 印地安人重要藥材之一。台灣主要分布於北部、東北部海岸,以及北部低海拔地區、河灘地;近年分布範圍明顯擴展開來,花期3~9月,以春季最為常見。

裂葉月見草 東北角海岸 福隆 花與蒴果.jpg
東北角海岸 福隆 花與蒴果

月見草名字好美,花還算漂亮。日本有歌頌 月見草的民謠,聽起來太過悲傷,旋律也不美,我不喜歡。乍聽 月見草這種名字,總以為是原生於 中國或 日本的民俗植物,實際上它來自 美洲。或許是19世紀即出現在東方,讓他博得如此好聽的名字。月見草傍晚花開,隔日太陽出來後花謝,是名符其實的“月見草”,另一名稱“待宵草”也是一樣的意思。白天想見到盛開的 月見草並不容易,晴天花枯萎,雨天花凋零;只能期待陰天的時候賭運氣,否則只有等待夜幕來臨。

個人感覺 裂葉月見草以往並不常見,早些年出版的野草書籍都沒介紹它。不知何時開始,海濱沙丘上這種開著一朵朵凋謝黃、紅花的植物多了起來;想核對圖鑑卻總是找不到盛開的花朵,好長一段時間查不出名字。裂葉月見草目前已是北部沙灘常見的植物,新出版的野花圖鑑也都將之列入其中。值得注意的是 裂葉月見草生長環境與 台灣蒲公英差不多,在 北海岸部分沙灘及 桃園海濱,裂葉月見草已逐漸取代 台灣蒲公英的生長空間。

柳葉菜科相關種類請點選:柳葉菜科植物目錄

參考資料: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第參卷

                 台灣的野花(2) 渡假出版社有限公司 林文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