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糞金龜.jpg
台北 北投

鞘翅目 金龜子科 蜣螂亞科 側裸蜣螂族

Paragymnopleurus ambiguus Janssens  推糞金龜

別稱:踉蹌衍裸側蜣、台灣側裸蜣螂

黑推糞金龜.jpg
♂蟲 宜蘭 礁溪 鵲子山

特徵:頭部以外身體稍呈圓形,側面呈圓拱型,體長18~22mm;體色黑色至紫銅色,稍具金屬光澤。觸角鰓葉部分淡黃色,其餘為黑色;頭部前緣中央深凹,兩側各具一個不明顯齒突,複眼前突起外側圓鈍。前足脛節具3枚明顯外緣齒,是切割糞便的利器,3枚齒突的分布約佔脛節1/3;後足特長,以後足滾動糞球而得名。古埃及人認為 推糞金龜滾動糞球象徵推動太陽的「太陽神」,將其視為『聖甲蟲』。

分布:台灣特有種,分布於低至高海拔山區,為 台灣目前已發表 衍裸側蜣屬(PARAGYMNOPLEURUS)三種 推糞金龜中最常見的一種。成蟲出現時間在春至夏季,以5~6月較為常見。

踉蹌衍裸側蜣 新北 新店 安坑.jpg
♀蟲 新北 新店 安坑

台灣目前已知有3種 推糞金龜,長相都極為相似;除非是有興趣常觀察,否則很難分辨出相異之處。3種中除 烏衍裸側蜣( 黑側裸蜣螂 )少見外,其他兩種推糞金龜從低海拔山區到中、高海拔都算常見,出現區域重疊。兩種是否會同時出現?我不知道,但同樣的山區卻能見到兩種推糞金龜分別出現,因一直未仔細去觀察牠們的外型,沒絕對的分辨把握,所以遲遲未介紹兩種常見易混淆推糞金龜。

另外『中文』名稱也是問題,陳克敏先生大作《糞金龜的世界》中使用的中文名稱並未普及,各相關單位列出的名稱又各不相同,我這裡只能暫時將 「踉蹌衍裸側蜣」稱為「推糞金龜」,「曲拱衍裸側羌」稱為「黑推糞金龜」;至於如何分辨?牠們之間有許多差異,但並不明顯,需比較前足長短比例、彎曲幅度判斷。

推糞金龜除牛糞外,常出現在 人或其他雜食性哺乳動物 較新鮮的糞堆旁,我的照片兩種推糞金龜各只有一張較“清爽”,只能各貼一張囉!有些太過“精采”的圖片,整理時也會被我刪除,所以雖為常見甲蟲,但我保留的照片一直很少。

金龜子相關種類請點選:金龜子總科目錄

參考資料:貓頭鷹出版 糞金龜的世界 陳克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