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祖父母非常重視子女的學歷,幾乎已經到了『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地步,之所以會有如此想法,我後段再描述。前面先談父親考進私校的情況。私校所需的費用遠高於公立學校,父親兄弟姊妹多達十人,對開銷很大的祖父來說是相當吃緊的,所以祖父訂下一個規矩,幼稚園畢業後先上公立小學,等在學校成績符合祖父訂下的標準後,才可以參加私校的插班考試。

本文

父親升小學三年級時參加成城學園[註1]的插班考,順利的進入私立學校。和其他兄弟相比算是年紀最小進入私校的。老爸常說是自己功課好,伯父們可沒這麼想,都說因為是屘子特別受到溺愛,才會未達標準就可提前讀私校。這點我將它偷偷寫下,老爸偶爾上網只查他喜愛的近代史和植物,不會看我的部落格,所以沒關係。

讀私校有什麼好寫的呢?當然沒有,我實際上是要寫他讀私校後認識的一位同學。一個插班的新生又是台灣人,在這個陌生的環境想必很難被接納,不過才上課第一天就有一位身材高大的同學主動對他示好,這位同學是滿州人,漢姓『馬』。從小3一直到中學畢都和老爸很好,老爸中學5年級就先考高等學校[註2],馬同學則是中學畢業後回滿州,兩人從此失去連絡。父親新婚期間的某日,一位英商怡和洋行的經理及一位空軍教官出現在家中,是馬同學和他哥哥。三人高興得天南地北聊天徹夜未眠。

滿州人,近代東亞尷尬的民族,1912年結束帝制以後,雖然喊出五族共和,實際上呢?連紫禁城及各親王府都常有盜賊入侵了,更何況其他滿州百姓的居所,滿州人失去了政治舞台不打緊,連身家性命都是問題。滿州人在內心裡的不滿與不安是可以想見的。隨之而起的滿洲復辟力量也大多由北洋軍伐主導,皇族只是當傀儡,滿州人在內心裡是頗討厭中國人的。1932年滿州國成立,表面上滿州人重新擁有自己的國家,實際上卻是驅走豺狼引入虎豹。日本人對滿州國內政的干涉讓滿州人對日本人不止是討厭,而是達到恨的地步。關東軍甚至干涉官員必須有相當比例的日本人,滿州國皇帝 愛新覺羅.溥儀在滿州人討厭中國,痛恨日本的心結下,宮廷內大量提拔台灣籍官員。選同樣立場尷尬的台灣人到滿州國當官成為滿州國的政策,台灣既是日本的領土,滿州人選台灣人去任職,日本關東軍即使不滿也不便表示什麼。

當時的台灣人也以到滿州當官為榮,甚至呼朋引伴、相互提攜,其中以 台北 新莊地區的人士為最多。二戰結束後許多人不經審判即以叛國罪之名處死或入獄,我不禁想問,若是當時 杜魯門、邱吉爾、史達林決定讓滿州國繼續存在,並改為共和國,那這些人還是叛國罪嗎?當時中、日是交戰國,但在台灣人心目中『唐山』又是另一個國度,日本管台灣的50年裡,台灣人到唐山打拚然後衣錦榮歸的故事並未間斷。問題出在『唐山』那麼多個政權,誰知道哪個政權才是所謂的正統,回唐山投錯陣營就變成叛國,戰後台灣許多家庭原以為可以迎接到唐山子弟榮歸故里,結果得到的消息是因叛國被捕甚至已處死,真是情何以堪。扯遠了,回到主題。

這位馬伯伯回滿州後進入燕京大學,隨即戰爭結束,東北大亂,他進入英國人的怡和洋行工作以確保人身安全,他兄長的經歷更有趣,二戰期間留學德國空軍學校,他曾說:「英國人永遠也不知道德國飛機內有個東方人參加空戰。」,戰後這位德國飛官接受中華民國政府要請擔任空軍教官。民國38年(1949年)兩兄弟才因此與國民黨政府來台灣。父親從來沒問他們的滿州姓是什麼,他們也從未提過,只知道這兩兄弟並非家族中首次來到台灣的成員,早在乾隆年間,他們的祖先 福康安即因 林爽文事變踏上這塊土地。

1935年三月父親幼稚園畢業照.jpg
昭和10年(1935年)三月,幼稚園畢業照。父親是前排最右邊那位。

故事結束了,現在來說說祖父母為什麼會如此重視子女的學歷,日本治台之初及成立「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招考各地公學校(小學)成績優異的畢業生。當時台灣百姓非常排斥日本的新式教育,只要還過得去的家庭,寧願花錢讀私塾也不願意上公學校。祖父7~8歲時喪父,家中雖留有一點點田產,但孤兒寡母還要祀奉玄祖父兄弟三人的配偶等幾位老人家,開支大無法讓祖父讀私塾,所以進入免費的公學校讀書。1907年畢業於滬尾公學校後,考入總督府國語學校國語部。當時 總督府國語學校是台灣最高學府,讀書不但免費還有補助,且食衣住都由總督府負擔,祖父每月領了補助款後帶回家,多少改善了貧困。畢業後進入林本源記當翻譯,從此改善了全家生活。祖母則是航海的父親在南洋遇颱風失蹤,尋回後一病不起直到過世,家計陷入困境而讀公學校,並且讀國語學校附屬女子分校---後來的第三高女,一樣領補助款貼補家用,畢業後回滬尾公學校教書。

祖父母是 滬尾公學校同班同學,祖母是英國籍[註2],當時保守的台灣人根本沒人願意娶外國人。而祖父卻是早就喜歡這位同學,因家中七代單傳加上長跪曾祖母,曾祖母在傳宗接代的壓力下才答應,結婚時祖母已二十二歲算是相當高齡的新娘。祖父母兩份的薪水確確實實改善了整個家計,在第四位子女出生後,因家裡已不需要,祖母辭去了教師的工作。兩個貧困的家庭都因讀書而獲得改善,也讓『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觀念深植入祖父母腦中。

[註1]成城學園:為自由派學者 澤柳政太郎創立,澤柳曾任文部省次官(教育部次長)及京都帝大校長之職,在軍國主義日漸盛行的情況下,自由派思想沒有立足的空間,所以辭官創辦了心目中理想的自由派學校---成城中學,但事與願違,成城中學臨近陸軍省,學生大多為軍人子弟,學校發展的方向非但不是自由主義,反倒偏向軍國主義。澤柳政太郎憤而離開成城中學,選了東京郊區一個叫砧村的地方再創立成城學園,這次他成功了,成城學園成為少數自由派方式教學的學校。成城學園是從 幼稚園、小學、中學、高等學校到大學的完全學制。是日本少數有出過首相的私校之一。

[註2]請參考老爸回憶 3.徵兵制度下的求生之道

[註3]請參考老爸回憶 5.英國皮鞋

老爸的童年回憶目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su的部落格 的頭像
    Hsu的部落格

    Hsu的部落格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