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號颱風(柯羅莎)的狂風暴雨正在戶外狂掃,強烈颱風的風勢相當驚人,必須有隨時會停電的心裡準備。這回父親人不在台灣,否則看著狂風暴雨他可能會提起年幼時在大阪、神戶遇到大颱風的往事。
本文
1938年(昭和13年) 曾祖母病逝,祖父母遵循傳統習俗守孝常住 台北,東京的家裡暫時由大伯父和二姑媽負責。六月底中學以上學校放暑假,所有兄姊都回台灣,最後 東京只剩仍讀小學的父親和五姑媽。終於捱到放假了,祖母委託單幫客帶著父親和五姑媽由東京回台北。在那個時代 日本的單幫客很盛行,幫忙託送無法託運的物品及帶領老人家、小朋友往返於 日本、朝鮮、台灣、關東之間,然後酌收費用。
出發當天單幫客來了,是個尖嘴猴腮的日本人,與管家簡單說幾句話後就帶著父親和五姑媽出發。才到火車站,尖嘴猴腮:「肚子餓嗎?」,兩個小朋友:「不餓!」;尖嘴猴腮居然還是買一大堆食物,隨便塞個小東西在小孩手裡,其他全吃下自己肚子。搭上火車後經過一整天才到 大阪,天色全黑,火車似乎是嚴重誤點;車外狂風暴雨,是颱風,很大的颱風[註1]。接著傳來往 神戶的鐵路已經中斷,當夜不可能搶通,必須在大阪過夜。尖嘴猴腮帶著兩位小朋友冒著風雨找旅社,這間太貴、那間太差,最後選了一間破舊得不能再破舊的旅社住下來。狂風暴雨依舊吹著,睡夢中忽被吵雜聲驚醒,旅社的屋頂被風掀開,大雨直接打在天花板上再滴入室內;接著天花板也全飛了,旅社快垮了,三人逃到火車站避風雨。尖嘴猴腮說天快亮了再找旅社浪費錢,就坐在火車站候車室繼續睡覺。
幾乎整整等了一整日,鐵路總算搶通,三人上了停靠月台的原班車繼續前行。火車開得非常慢,由昏暗的天色可以看到鐵路沿線的慘狀。快進入 神戶市區前會經過 六甲山[註2],兩旁黑色土石堆了有半個車廂高;原來中斷的鐵路就是這段,看得出是臨時搶通的,只要雨勢再大隨時會再坍下來。火車以龜速行駛過這段路,雨依舊下著;心驚膽跳下終於到了 神戶車站。尖嘴猴腮帶著兩位小朋友在 神戶市區穿縮,接著告訴小朋友:「船沒開,必須找旅社住,等船。」。依舊是選了一間破舊得不能再破舊的旅社住下來。捱了兩天才等到船,半途在 關門停靠時,尖嘴猴腮挑選著紀念品,問小朋友:「要買紀念品嗎?」,小朋友:「不要。」;尖嘴猴腮還是買一堆東西,塞個小東西在小孩手裡,其他全放自己包包。這趟 東京-台北 行足足花了一個禮拜。
到 台北 日新町(圓環附近)的家中,尖嘴猴腮對著祖母哭訴一路上辛苦照顧兩人、千辛萬苦才完成這趟旅程、小孩不乖亂吃零食、亂買東西、選好旅社住因為怕小孩睡不安穩......等等。兩個小朋友氣得大吼,結果祖母還是多貼了一些錢打發走 尖嘴猴腮;告訴小朋友平安就好,其他事就算了。
[註1]此風災是 神戶廿世紀三大災難之一:分別是 (一)昭和13年(1938年)的 阪神大水害,六甲山走山、神戶大淹水,死亡616人、水淹8萬多戶、房舍毀損3623棟。 (二)昭和20年(1945年)的 神戶大空襲 估計死亡8000多人,受傷15萬人,焚毀房舍15萬戶。 (三)平成7年(1995年)的 阪神大震災,死亡6434人,受傷4萬多人,房屋全毀、半毀達24萬戶。
[註2]六甲山高931m,鄰近神戶市區,開發嚴重;並且是戰前 日本重要花崗石產地。阪神大水災引發六甲山大坍方及走山,造成數百人死亡,災後檢討首度開啟了日本人「水土保持」的觀念。
參考資料:維基百科神戸市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