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鬼針 礁溪.jpg
宜蘭 礁溪  非常大片的群落

Bidens pilosa L. var. pilosa   白花鬼針 (鬼針草)  [菊科]

別稱:鬼針草、三葉鬼針、赤查某

特徵:一年生草本,型態類似 大花咸豐草(Bidens pilosa var. radiata),但植物體較小。葉子單葉或3出葉,部分為奇數羽狀複葉,一般而言葉緣鋸齒較深,類似 小白花鬼針(Bidens pilosa var. minor)。與 大花咸豐草最大差異在於本變種的頭花只有筒狀花無舌狀花。其種子(瘦果)黑褐色,8~12mm;頂端芒刺2~4根,1~2根較短。

分布:原產於 美洲。台灣分布於 低或中海拔開闊地。族群數量遠少於 大花咸豐草。

白花鬼針 (咸豐草).jpg
桃園 大溪山區

台灣維管束植物簡誌中將這種 鬼針草的中文名字稱為 白花鬼針,實在應該為它叫屈。這個變種沒有 舌狀花,也就是沒有白色的邊花[註],名字卻取「白花鬼針」,情何以堪?這種沒邊花的 鬼針草我並不常見,就算看到了也以為是白色邊花掉了的 大花咸豐草(B. pilosa var. radiata),,所以即使早已有幾張照片也不敢確定就是 白花鬼針。

最近與 老同學到 宜蘭 山區登山,在 礁溪鄉境內發現整片 白花鬼針,綿延數十公尺範圍內的 咸豐草通通沒有白色邊花;第一次看到這麼大遍“黃花”的咸豐草,是啦,這一定是所謂的 白花鬼針了。不過有個疑問,缺邊花的 咸豐草算是「變種」,被獨立的介紹出來;那同樣是 菊科植物 紫菀屬的 台灣狗娃花(Aster oldhamii)呢?這種令人驚艷的 台灣狗娃花(Aster oldhamii),也有缺邊花不起眼的族群,但並不曾聽過被分出「變種」。這中間是依據什麼來界定的?我搞不清楚。

菊科相關種類請點選:菊科植物目錄

[註]邊花:就是一般人誤以為是花瓣的白色部分;菊科植物的“一朵花”實際上為續續多多的“小花”集合體稱之為「頭花」。一般認為“花心”的部分是「心花」,“花瓣”則稱為「邊花」。

參考資料: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第肆卷

                 塔山自然實驗室 大花咸豐草以及它的弟兄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