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dens pilosa L. var. radiata Sch. Bip. 大花咸豐草 [菊科]
Bidens pilosa L. f. rubiflorum S. S. Ying
別稱:鬼針草、赤查某
大花咸豐草似乎越“變”越強勢,這種很小棵就羽狀複葉明顯的族群越來越多,這些族群很容易超過1.5公尺以上。
特徵:多年生草本,全年開花;植物體高可達 2公尺;莖方形,具縱棱。葉,單葉或奇數羽狀複葉,頂羽片較大,先端尖銳;下部葉較小,3裂或不裂,通常開花前枯萎;中部葉具葉柄,葉柄長1.5~5cm,3出葉至5~7枚羽狀複葉,小葉長橢圓形至橢圓形;小葉先端漸尖,基部漸狹或圓。
頭花長1~2cm,花序梗長可達10cm;總苞單層,基部被短毛;苞片7~8枚,長條匙形,先端較寬。小花兩型,舌狀(邊)花5~7枚,白色,偶有帶紫紅色,倒卵形,長0.5~0.8cm;先端鈍或有缺刻。筒狀(心)花多數,黃色,冠緣具齒裂。瘦果成熟時褐色,先端具2~4根芒刺冠毛,極易黏著瘦果黑於動衣褲或物身上。
分布:原產於 美洲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已擴展至 亞洲、非洲之熱帶及亞熱帶地區。為全台低海拔地區極為常見之歸化植物,尤其市區空地及郊野開闊地;隨著山區道路開拓、休閒旅遊的盛行,有逐漸往中海拔入侵的傾向。是極具侵略性的野草,一年四季開疆闢地,無止盡的擴展族群,北部都會區週邊無任何一種野草可與之匹敵。
我一直以為部落格的『植物世界』已經介紹過這種只要外出就會見到的植物---咸豐草。最近在 「無名網站」 建立《總目錄》時,才發現沒介紹這種 菊科野草,實在很誇張;我部落格的『植物世界』以週遭常見的植物為主,怎麼會忽略最常見的一種呢?想到了,當初計劃先介紹完靠“風力”傳播的常見菊科野草後,才要寫靠“獸力”的種類;所以 大花咸豐草就一直擱著,可是再看我寫的種類已沒依照計劃寫了,當然要補上這種。既然寫了 大花的 鬼針(大花咸豐草(B. pilosa var. radiata)),那他的孿生兄弟 白花鬼針(B. pilosa var. pilosa)、小白花鬼針(B. pilosa var. minor)也一併介紹好了。
大花咸豐草(B. pilosa var. radiata)到處都有,族群之龐大可以用不想看到都不行來形容了;感覺上它已突破 菊科雜草的平衡點,壓迫到其他 菊科野花的生存空間。公園、學校、道路因為有人在除草或剪草皮,大花咸豐草難以肆無忌憚擴展,其他 菊科(COMPOSITAE (ASTERACEAE))野草還有生存空間。但荒地或廢墾地就不一樣了,這些地方 大花咸豐草一年一年的擴展,數目之多可能超過其他種類加起來的總數。真是可怕又討厭的傢伙。這種超級野草是因為養蜂業蜜源需求,看上它四季開花的特性由 琉球引入的。印象中我國中以後開始偶會見到這種漂亮的 咸豐草,但直到 民國73年(1984年)才正式發表為新紀錄種;那時應該滿山遍野都有它的身影了吧。
菊科相關種類請點選:菊科植物目錄
參考資料: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第肆卷
塔山自然實驗室 大花咸豐草以及它的弟兄們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