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篇歸類為「滄海桑田」系列,自然是“紙上談兵”,談些什麼?我自己也沒定案。幾個月前窮極無聊掃描『臺灣堡圖』裡 台北附近的大埤塘,用「小畫家」接成 4000 x 4000 的兩張大圖,再把“水域”的部分塗成淺藍色,方便自己比較這些「埤塘」大小。結果檔案太大,只要一開啟電腦就“當”,只好重新切割成小圖,最後留下3小張。留下的3張分別是 內湖、松山東緣與南港、汐止 社后與 樟樹灣地區。想分成3篇討論,又不知該寫些什麼;縮成一篇,那,標題怎麼寫?

這幾個地方在清代丈量以後、日治初期的「廳、堡」行政劃分期,關係疏遠。內湖屬於 台北廳 芝蘭一堡,松山、南港屬於 台北廳 大佳蚋堡[註],汐止屬於 基隆廳 石碇堡。因為 基隆河的航運讓這幾個鄉鎮的行政劃分越來越緊密,終於在 大正9年(1920年)與 士林、北投同屬 台北州 七星郡管轄。七星郡轄 士林街、汐止街、北投庄、內湖庄(含南港)、松山庄、平溪庄;七星郡役所不設在郡內,而在 台北市區裡;其中 平溪庄於 昭和7年(1932年)改隸 基隆郡,松山庄於 昭和13年(1938年)改隸 台北市;光復後短暫時間維持不變,幾經劃分後除 汐止外全併入 台北市。有了這層關係,我標題用『七星郡』三個字取代 『松山、內湖、南港、汐止』一長串地名。

[註]大佳蚋堡包括 台北市(城內、艋舺、大稻埕)、大龍峒街、錫口街(松山)以及 大安庄等廿幾個『庄』,為當時 台灣的政治、經濟中心。

『七星郡』消失的埤塘1.jpg
圖1

今日的 內湖區在『臺灣堡圖』裡分為「北勢湖庄」、「內湖庄」、「里族庄」。北勢湖庄即 西湖地區,在 內湖區的網站裡較少討論;內湖庄自然為 內湖區的中心;『堡圖』裡的 里族庄則橫跨基隆河兩岸,但一般的認知 基隆河以西 台北的部分稱「舊里族」;以東 內湖的部分稱「新里族」,包括 東湖、大湖、內湖科技園區...等等 內湖新發展地區。[圖1]的為「內湖庄」與「里族庄」的範圍,兩個『庄』的面積都很廣,分為兩大水利組合。內湖庄以 內湖大埤 為主要,灌溉圖中及圖以西的廣達100多甲水田。里族庄則是以  十四份陂 與左下方的大埤塘「公館埤」為主,兩埤塘共灌溉近200多甲水田。

[圖1]中我畫出虛線的水圳假設兩埤塘的水利設施相連,但實際上在「灣仔」的部分是個小山區,除非這段水圳以鑿洞方式通過,否則不可能相連;另一個方式是沿 基隆河岸築水圳相連,但似乎有多此一舉的感覺。對於 內湖區志裡的水圳相連之說,可能是兩系統原本同屬 林成祖家族擁有(產權相同)之誤傳。圖中「公館埤」的面積似乎不小,但這種“平原型”埤塘很容易因“開墾”而縮小面積;內湖區志中提到 公館埤面積只有3.9公頃,明顯比圖中小很多。下面的照片即「灣仔」附近「麗湖國小」金龍路上往 大湖方向拍攝,可以很明顯感覺“山丘”的高度。

『七星郡』消失的埤塘2.jpg

再來討論今日的 南港區,『堡圖』裡 南港不可思議的分成好多『庄』,有「後山埤庄」、「新庄仔庄」、「三重埔庄」、「後山庄」、「四份子庄」、「山豬窟庄」、「舊庄」、「大坑庄」共七個庄,[圖2]為前面三個庄以及 松山的「中埤庄」範圍,此區的埤塘有個特色,即「一庄一埤塘」。忘了在哪本書讀到 日治初期訂下設『庄』的標準後,有段時期各地居民紛紛申請設『庄』,我想 松山到 南港這些『小庄』即是這樣出現的。『堡圖』中的這些『庄』存在的時間並不長,有的合併、有的更名;在此純粹是「看圖說話」,以 『堡圖』內容為主。

『七星郡』消失的埤塘3.jpg
圖2

最左(西)邊有個中型埤塘「永春埤」,屬「五分埔庄」,旁邊稍小的另一個埤塘「中埤」屬「中埤庄」。兩座中型埤塘都屬於「瑠公圳」系統,且都已消失,「永春埤」即今日「松山家商」校地,中埤則為「瑠公國中」校地。老爸於 民國四十四、五年間二十七、八歲被徵調當兵,即是在「中埤」附近受訓,他說那時的「中埤」已經很小,水域範圍可能不到1甲地。再往右(東)看,已經進入「七星農田水利會」事業範圍,即是「後山埤庄」的「後山埤」與「新庄仔庄」的「新庄仔埤」,兩個大埤塘以前提過,不再描述。[圖2]與[圖1]一樣有許多小埤塘,應該早消失了,加上資料難尋就省略了;倒是有個被「縱貫鐵路」切開的小埤塘『堡圖』中寫出名字,叫「樟鵠埤」。北半部在 「南港調車場」內已消失,鐵路南邊較小區域如今是水溝交錯的空地,或許有機會成為公園吧。

『七星郡』消失的埤塘4.jpg
三重埔埤

三重埔埤是「七星農田水利會」我唯一未到過的大埤塘,民國67~68年間來過兩趟,依當時的地圖由「研究院路」努力的往跨越「四份子溪」的「圓拱橋」接近,都因軍事管制區無法接近。明明地圖上只要過「圓拱橋」馬上見得到「三重埔埤」,就是找不到「圓拱橋」;問了居民和阿兵哥也不清楚哪裡有這座橋,判斷應該在軍營內。如今「四份子溪」因水患整治了,「圓拱橋」還在不在我也搞不清楚,也不想去了;幾本最新的地圖「三重埔埤」只餘圖左深藍色長方形水域,Google衛星地圖多了“三”字上那塊水域。深鎖軍事要地的「三重埔埤」就這麼消失了。

『七星郡』消失的埤塘5.jpg
圖3

再回到 基隆河北岸,[圖3]為 汐止「社后庄」與「樟樹灣庄」的範圍。圖中有兩個大埤塘,在「社后庄」三個字旁邊的為「草濫埤」,稍上方寫「象頭埤」的湖泊為「匠頭埤」,一樣另有文章討論,不再詳述。另外一座有名稱的中型埤塘為「五分埤」,留在下段討論。其餘仍有許多中小型埤塘,『堡圖』上都沒寫名稱,我也沒資料,倒是勾起一件往事。民國七十年(1981年)某地圖出版商的「最新院轄臺北市街圖」改版,以當時的水準算是相當精美了,但地圖中將「大湖(十四份埤)」以東「五分埤」以西一堆100公尺等高線當成湖泊並上了藍色。我寫信告知,沒有回應,且直到該出版社消失的10年間始終沒更改錯誤。這中間我認識了該出版社地圖繪製人員的女兒,她的說法是:「被另一家出版社“盜圖”盜怕了,做個陷阱要抓出證據。」。結果因陷阱太明顯對方沒上當,他們卻也未更正。如今呢?兩家精製地圖出版社「戶外」和「上河」,「戶外」被“盜”到翻臉,每本地圖都嚴正申明;「上河」倒是還保持風度;至於那家愛“盜圖”的出版社呢?照“盜”,很好奇真的都奈何不了它?

內湖、汐止 五分埤、內溝山 與 翠湖2.jpg
五分埤

「七星農田水利會」相關單位繪製的「五分埤」看板,在此有「七星生態花園」及內溝溪、五分埤兩岸的步道。但實際上我以前抓 三界娘子(鬥魚)的 「五分埤」已經消失了;我打算另寫一篇「五分埤」。這裡要討論在 荒野保護協會網站內對「五分埤」的描述,內文第二段中『當地耆老還清楚地指出五分埤面積約有十四甲地...』,請看[圖3]中「五分埤」的大小,這是約百年前的『臺灣堡圖』,旁邊的「匠頭埤」面積12甲。再往上看[圖2]的「後山埤」約10甲,「新庄仔埤」約14甲,「三重埔埤」我不知道有幾甲。繼續往上看[圖1]的「十四份埤」面積19甲,「內湖大埤」記得是12~14甲間。3張圖都是同比例,屬中型埤塘的「五份埤」何來有14甲的面積?應該是耆老誇大的說法,耆老誇張其實很正常,多問幾位是一定要的。

『七星郡』消失的埤塘7.jpg

啦哩啦喳寫一大堆,好像都在發牢騷;原本只是想把 內湖、南港、汐止的大埤塘以同比例貼上,好作比較而已,沒什麼可寫只有東扯西扯了。台灣埤塘最多的『縣』是 桃園縣,石門水庫未建之前,中、大型埤塘上千個,目前還餘上百個;有許多面積超過 台北的大型埤塘,但大多數知名度並不高。套一句話:「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桃園最出名的埤塘為「龍潭埤」,「龍潭埤」面積18甲與 台北的大埤塘相當,在 桃園縣則不算頂大;在“仙”、“龍”的加持下,「龍潭埤」成為全台知名旅遊景點。

後續討論請連結:滄海桑田---5.『七星郡』消失的埤塘(二)

相關文章請連結:滄海桑田目錄

參考資料:中研院 台灣堡圖 新舊地圖比對

                 臺灣堡圖---遠流出版公司翻製

                 台北市 內湖區志

                 台北市 南港區志

                 荒野保護協會汐湖聯絡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