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FB上看到 戲古達人 郭喜斌老師與朋友在「海口庄派出所」辦活動,想到我曾在這個路口停留,到 安海宮拜拜、拍門神,在 雲林縣警察局 台西分局前溜搭,看著旁邊這棟小巧精緻的 派出所。那是2023年3月的事,回來時想寫遊記,懶得畫地圖而作罷;看到 郭老師貼文,興起寫它念頭,花點時間製作地圖。
台西舊名 海口,怎麼變成「台西」呢,這要從歷史去尋找。台灣在 光緒以前為 福建省所轄 臺灣府,隨著北部重要性日增,光緒元年(1875年)將 大甲溪以北設置 臺北府,與 臺灣府同位階。光緒13年(1887年) 台灣建省後改制,設 臺南府、臺灣府、臺北府轄11縣3廳,同時成立 臺東直隸州。1895年政權更易,初期行政區域多次調整,隔年 臺中地名出現了。民國34年(1945年)光復後,行政區域一樣經多次調整,於 民國35年 海口鄉東半部成立 東勢鄉,西半部改稱 台西鄉,至此 台北、台南、台東、台中、台西五方地名具備。
接著來看看「海口」,清末、日治初年 堡里時期屬 海豐堡 海口厝庄,庄內聚落 海口厝、鹽埔、六塊厝、中客厝由西向東排列,北邊有 頂客厝、南邊有 王爺埔,這是 海口的核心區。大正9年(1920年) 台灣行政區域大調整,海口厝庄與周邊21庄合併成「海口庄」,庄治設在 海口厝,此時期的 海口庄隸屬 台南州、虎尾郡管轄。民國34年(1945年)光復後,日治時期的『街』、『庄』改稱『鎮』、『鄉』,行政區域經多次調整,海口鄉拆解為 台西鄉與 東勢鄉,海口厝庄依舊為 台西鄉治所在,近年鄉公所才移置原 五條港庄西側海埔新生地。
這邊花一點篇幅解釋『庄』,台灣人所說的“庄”、“庄頭”、“庄腳”常是指不同單位的『庄』。上述 海口厝庄所轄 海口厝、鹽埔、六塊厝、頂客厝[上圖]...等聚落原本也稱『庄』,以現在眼光是『鄰』的單位,台灣堡圖中的『庄』則是等同於『村』、『里』的單位,1920年以後的『庄』是更大範圍的『鄉』、『鎮』的單位。我們所謂的『庄』規模差異相當大,以個人觀察,各地大廟稱的『庄』多以『村』、『里』為主,也有部分是『鄰』;北部多偏向『村』、『里』的單位,中、南部角頭廟較偏向『鄰』為單位。
這棟建築原名「海口警察官吏派出所」,興建於 昭和6年(1931年)2月6日,1999年 台西分局計畫重建面臨拆除,在多方人員奔走下「事務室」位移20公尺留下來,其餘部分拆除。建築物主體以清水磚及洗石子搭配,寄棟造(廡殿頂)屋頂,是一座小巧、精緻的和洋混合建築。依現場看板描述,此建物推估可能作為「海口庄役場」使用,在 日治時期鄉村地區警、政混合不清下,可能性不低,於2006年6月登錄為 雲林縣歷史建築。
其他古蹟請點選:古蹟地圖
參考資料:現場看板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