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黃鵪菜 台北市區.jpg
黃鵪菜 台北市區

春節假期外出停等紅燈時,發現安全島上滿滿的小黃花盛開,是 黃鵪菜帶來春天的訊息,這是從小記憶中的 台北。部落格「植物世界」就是介紹身邊常見的野花開始,我多久沒注意它們了?利用難得的冬季艷陽天,將住家周圍的野花紀錄一下。就在居家這個區塊,不跨越大馬路,以住家為中心,半徑約100公尺繞上一圈,花約半小時吧。

仲春的台北街頭.jpg

[圖1]小葉冷水麻(蕁麻科):歸化種,忘了何時起突然多起來的野草,家裡陽台花盆裡除不盡的種類。本種初出現時有人稱 細葉冷水麻,易與原生種 細葉冷水麻(Pilea somai)混淆,已正名。
[圖2]土人蔘(馬齒莧科/土人篸科):與 台灣的野花格格不入的種類,莖粗大,葉子肉質,花桃紅色。本種早在1915年即歸化,約在廿年前突然大量出現,隨處可見,這幾年又不再那麼常見。
[圖3]鵝兒腸(石竹科):外觀與 繁縷極相似,本種花柱5裂,繁縷花柱3裂。因為花柱5裂,也有將之歸為 鵝兒腸屬(MYOSOTON)說法,個人覺得應該要與 繁縷屬(STELLARIA)分開。
[圖4]焊菜(十字花科):台北市區的 焊菜通常很矮小,有時1~2cm即能見到花,與在田間看到的同種差異極大。照片中那支“棍子”是它線形的長角果,成熟時碰觸會迸出種子。

葶藶 台北市區.jpg
葶藶 台北市區

葶藶[上圖]與 焊菜是市區常見的兩種 十字花科野草,果實都是線狀長角果,前者較壯碩,花黃色,後者通常矮小,花白色,兩種極易區別。葶藶又稱 山芥菜,但 中高海拔另有 山芥屬(BARBAREA)的 山芥菜,本種以 葶藶稱之避免混淆為佳。葶藶屬(RORIPPA)近年發表許多歸化種類,光看照片似乎不好區分,實體目前僅見過 濕生葶藶,與 葶藶區別不難,或許其他幾種見到實體也不難分辨吧。

仲春的台北街頭(1).jpg

[圖5]台灣蛇莓(薔薇科):台灣蛇莓和 蛇莓外觀有相當的差異,不懂《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當初基於什麼理由將它們合併。台灣蛇莓並非特有種,它廣泛的分布於東亞、東南亞,現在的學名是 Duchesnea chrysantha,冠上台灣二字似乎也不妥...。
[圖6]五蕊油柑(大戟科/葉下珠科):市區裡很常見的 大戟科野草,植物體纖細,微風整珠就搖晃不已,加上其葉子常被蟲啃得支離破碎,我很少拍這種野花。喔,不是很少拍它,幾乎是第一次拍吧。
[圖7]酢漿草(酢漿草科):這是再熟悉不過的野花,原產地不詳,《本草綱目》有記載,顯見在 中國的出現時間相當早。家中陽台花盆裡一直留存著它,熟果碰觸會迸出種子,力道強勁,皮膚會有感覺。
[圖8]紫花酢漿草(酢漿草科):拔起一支葉子,拉出心髓,比賽勾勾樂,想起來嗎,應該都玩過吧。這是歸化種野花,台灣的氣候它很難孕育出果實,靠地下鱗莖繁殖,這一招還是到處都有。

大飛揚草 台北市區.jpg
大飛揚草 台北市區

市區裡有非常多種野生的 大戟科植物,不難見到 茄冬、血桐、野桐等樹木的小苗,其中 茄冬樹是 台北市行道樹主要樹種之一,人為因素小苗數量最多。草本的 大戟科野花中以 大飛揚草[上圖]等幾種 地錦草屬(CHAMAESYCE)及上面[圖6]的 五蕊油柑較常見,大飛揚草和 五蕊油柑個頭稍大,較顯眼,其他 地錦草屬幾種多平貼在地上,花、葉都非常小,也不易區別。

仲春的台北街頭(2).jpg

[圖9]天胡荽(繖形科):市區巷弄間不難見到 繖形科 天胡荽屬野草,可能有好幾種,當中以 天胡荽和 台灣天胡荽為主。這趟心血來潮每種野花頂多拍一兩張照片,台灣天胡荽拍糊了,就貼 天胡荽代表了。照片裡有花有果,小到會讓眼睛不舒服,意思到了就好。
[圖10]日日春(夾竹桃科):日日春怎麼看都像栽培的園藝植物,但它是真真實實的野花,因為我陽台花盆內也出現過。市區的水溝邊、牆角偶而會看到,曾以為是有心人栽種的,直到自己的花盆出現幾次,才知是鳥帶來的。
[圖11]通泉草(玄參科/毒蠅草科):市區裡 通泉草和 佛氏通泉草都有,這一趟我兩種都見到,也都拍了,佛氏沒拍好,只貼本種。市區出現的兩種比在郊區出現的難分辨,兩者花都很小;郊區的 佛氏花徑大上許多,相當好區別。
[圖12]車前草(車前草科):小時候都稱它是 五筋草,認為“車前”是中藥名稱,現在很少聽到 五筋草這個名稱了。其實我照片拍錯重點,它的花有多少人認得?若是拍葉子大家應該就知道是誰了。

紫花酢漿草 與 兔兒菜 台北市區.jpg
紫花酢漿草 與 兔兒菜 台北市區

終於寫到 菊科了,市區巷弄內的野花,以 菊科的種類最多,數量也最龐大。因為看到 黃鵪菜[首圖]興起寫下這一篇的念頭。黃鵪菜與 兔兒菜[上圖]是從小一直伴隨在身邊的野花,市區裡歸化種野花大軍壓境下,這兩種小菊花依舊數量優勢地出現在草坪上。黃鵪菜與 兔兒菜分別使用“japon”與“china”當作種小名,是 東亞代表性的 菊科植物,應該也算是這一篇 生態地圖的主角。

仲春的台北街頭(3).jpg

[圖13]金腰箭舅(菊科):北美洲歸化的 菊科植物,人為引進綠化安全島用,公家單位每隔幾年更換綠化或護坡植物,想也知道在玩什麼。金腰箭舅接下呢?記憶中是 南美蟛蜞菊,到處種植直到成為災難,再換一種 蔓花生,一樣蔓延全台。
[圖14]匙葉鼠麴草(菊科):長久以來 鼠麴舅和 匙葉鼠麴草混淆不清,以植物書籍特徵描述似乎很難區分它們誰是誰。注意一個特徵,鼠麴舅開花時基生葉宿存,全台到處見到的這種呢?通常還沒開花基生葉就枯萎、消失,根本不是 鼠麴舅。
[圖15]苦滇菜(菊科):一樣是 美洲來的 菊科植物,這個野外有好幾型,外觀差異甚大,目前為止只能說是 苦滇菜,有新報告後再說。短牆旁還有 苦苣菜,花序梗才剛冒出來,應該等不到開花吧,巷弄裡大型野花、野草容易被除草。
[圖16]昭和草(菊科):昭和草卯起長可達150cm,在巷弄裡一樣不易生存,這一株離家約100公尺,剛冒出來我便注意到了。它的位置選的好,在短牆和枕木平台接合角落處,就這麼長呀長呀開了3梗,只要撐到白色冠毛球出現,就完成任務了。

紫背草 台北市區.jpg
紫背草 台北市區

從小習慣稱 紫背草為一點紅,到現在還是喜歡稱它 一點紅,它是廣泛分布在 舊大陸熱帶、亞熱帶地區的原生小野菊,台灣在這區域範圍內。二十幾年前同為 紫背草屬(EMILIA)的 粉黃纓絨花出現,幾年內從 北海岸大舉入侵 台北盆地,一時間原本到處都有的 紫背草數量大幅減少。曾幾何時,紫背草找到對抗方法,扳回頹勢,如今巷弄間所見清一色是它,恢復兒時處處 一點紅的光景。這一趟見到的 紫背草估計四、五十株跑不掉,粉黃櫻絨花只看到一株。當然,時間因素也是有的,粉黃纓絨花通常溫度要高些才大量出現。

仲春的台北街頭(4).jpg

[圖17]粉黃纓絨花(菊科):二十幾年前在市區 榮星公園拍到一株,核對《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認為是 纓絨花,幾年正名發表維新歸化種。初登場的強勢讓市區巷弄間全是它,同屬(EMILIA)的 紫背草變得少見,還出現雜交種 擴花紫背草,現在兩種總算恢復均勢了。
[圖18]類雛菊飛蓬(菊科):本種於2008年發表為新歸化種,我於2010年還刻意到 南港 中央研究院、內湖 堤頂大道去找它,如今家附近大廈的花圃處處都是。花圃約與胸齊高,拍這種小傢伙很方便,可慢慢選、慢慢挑,只是我通常沒耐心。
[圖19]鱧腸(菊科):嗨,又是伴我長大的熟悉植物,小時候 阿嬤說拿這個洗頭,頭髮會變得烏黑亮麗;問有沒有用過,回答「沒有」,她是聽長輩說的。中國古書稱它 蓮子草,可染髮、可食用,是救荒草本植物。
[圖20]一枝香(菊科):曾經困擾於 一枝香與 小花斑鳩菊兩變種間,覺得山區的是一枝香,台北市區出現的應該是 小花斑鳩菊。到 台南、嘉義看到 小花斑鳩菊本尊,才知 台北市區產的雖然很小,但還是 一枝香的範圍。

假吐金菊 台北市區.jpg
假吐金菊 台北市區

一趟半小時住家周圍繞一圈,只在巷弄間穿梭,在大廈公共空間草坪找野花,拍了近卅種左右吧,假吐金菊[上圖]是我小時候曾經著迷的野草,就放它照片結尾吧。每一種都只拍一、二張,漂亮些的多拍幾張,部分種類拍糊了,內文以文字帶過,忘記提到還有 齒葉冷水麻、雷公根、光果龍葵等沒拍好的種類。我刻意避開社區公園,公園內想必多個十幾二十種,這一篇會沒完沒了;標題寫仲春,其實算早春,今年閏二月唷,再隔一個月登場的野花會更多。

補充

大花咸豐草 台北市區.jpg
大花咸豐草 台北市區

拍完周遭常見的野花,整理照片組四格圖、想標題、開始寫時發現遺漏了重要物種,就是打遍天下無敵手的 大花咸豐草。我這居家周圍半小時的一圈真的沒見到 大花咸豐草[上圖],仔細想想,巷弄內住家、餐廳、理髮廳、雜貨店、診所,馬路上大廈花圃、超商、銀行、公車站涼亭,真的沒空間讓 大花咸豐草撒野。想到家附近有塊空地,現在是收費停車場,於是再外出一趟,距離約300公尺吧,算是這一篇最遠的行程。果然,停車場與馬路間的空地,大花咸豐草大肆蔓生,幾十公尺內它最強勢。

仲春的台北街頭(5).jpg

[圖21]加拿大蓬(菊科):在這處可讓大型草本生長的空間,加拿大蓬和 野茼蒿也出現了,分辨兩種只需要看莖上是直毛或短毛即可。北美洲來的 加拿大蓬已有幾株開花,中、南美洲來的 野茼蒿都還是小苗,但數量驚人。
[圖22]禺毛茛(毛茛科):看到 禺毛茛讓我嚇一跳,這種喜歡較潮溼環境的野花,在市區乾燥的路邊出現,是比較少見。或許附近有排水管滲水吧,整塊空地被 大花咸豐草覆蓋,無法知曉。
[圖23]青莧(莧科):莧屬(AMARANTHUS)近10種野草都是歸化種,我從來不曾仔細觀察過它們,說穿了就是還不會分辨啦。青莧、綠穗莧、紅梗莧等等全都混淆、合併了,可以用 雜莧來統合稱之。
[圖24]孟仁草(禾本科):禾本科不好分辨,但 孟仁草是從小常見的雜草,這一篇不該缺席。本種秋季在中南部即大量出現,那個時節北部還很少,台北市區通常近 春節才大量出現,這是個人觀察,不知是否真如此。

其他生態旅遊請點選:生態地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