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曹洞宗 大本山 台北別院 大殿佛像.jpg
曹洞宗 大本山 台北別院 大殿佛像 華嚴三聖

「曹洞宗 大本山 台北別院」由 大石堅童和尚於 明治41年(1908年)發起興建,歷時兩年完成。因風災毀壞,於 大正3年(1914年)集資重建,漫長的重建工作在 大正12年(1923年)才完成「近代和風式建築」的 大殿。為了吸收 臺灣本土信眾,在大殿旁另建一座「閩南式建築」的 觀音禪堂,即今日的 東和禪寺。

東和禪寺.jpg
照片掃描自「東和禪寺滄桑史」世佛雜誌社

老照片中的「大殿」與「觀音禪堂」,可見 觀音禪堂 的屋頂為「翹脊式」,有別於 日本寺院,而與一般傳統 台灣廟宇相同。觀音禪堂一直維持到 民國70年(1981年)以後,因「後殿」與 附屬幼稚園失火受到波及,屋頂改為 中國北方是琉璃瓦,民國84年(1995年)前後再改為目前的黑瓦。關於 東和禪寺的滄桑史,請連結「台北市區【東和禪寺】」一文,這裡不在贅述;這一篇只介紹原「曹洞宗 大本山 台北別院」留存下來的 佛像,在驚滔駭浪下留存,彌足珍貴。

曹洞宗 大本山 台北別院 釋迦摩尼.jpg
曹洞宗 大本山 台北別院 釋迦摩尼佛

在 修慧法師的帶領下,親眼目睹 原台北別院 本堂內的三尊大佛像,是讓人激動。民國82年(1993年)台北市政府要拆 曹洞宗 台北別院 本堂(大殿),引起各界譁然,拆除前夕,源靈法師還帶領僧眾靜坐,無奈 本堂還是被拆了。所幸本堂的三尊大佛像 釋迦牟尼佛、文殊菩薩、普賢菩薩保留下來。說一個大家不知道的,現存「曹洞宗 大本山 台北別院 鐘樓」裡的大鐘,在拆除前夕還被搬上貨車,有人趁亂要偷走這座大鐘,是 修慧法師帶著僧眾力阻,才留下大鐘。

曹洞宗 大本山 台北別院 文殊菩薩.jpg
曹洞宗 大本山 台北別院 文殊菩薩

不提這些讓人氣憤的事,讓我們滿心歡喜地欣賞這三尊 日式佛像。釋迦牟尼佛、文殊菩薩、普賢菩薩三位,中國佛教稱「華嚴三聖」,東瀛佛教稱「釋迦三尊」。先看中央的 釋迦牟尼佛,與一般常見的 釋迦牟尼佛差異不大,背後多了像屏風的「背光」;佛像背後有大型「背光」在 台灣並不常見,但 中國、韓國、日本佛寺內很常見。釋迦摩尼佛雙手置於跏趺的腿上,掌心向上交疊,稱「定印」,這是所有佛都會施的印相。

曹洞宗 大本山 台北別院 普賢菩薩.jpg
曹洞宗 大本山 台北別院 普賢菩薩

佛的左脋侍 文殊菩薩,高高的髮髻加上右手持劍,第一眼還認不出是什麼 菩薩。持 智慧劍斬斷煩惱的 文殊菩薩像,在 藏傳佛教很常見,漢傳佛教則少見,東瀛佛教我就沒注意了。文殊菩薩坐騎「青獅」巧妙地融入底座,第一次見到這種手法,很新奇。左脋侍 普賢菩薩的坐騎「白象」一樣巧妙地與 文殊菩薩「青獅」溶入底座,一樣是高高髮髻的 日式菩薩像。這尊佛像雙手持 如意棒,雨一般 台灣的 普賢菩薩像不一樣。

曹洞宗 大本山 台北別院 觀音菩薩.jpg
曹洞宗 大本山 台北別院 觀音菩薩

這三尊 觀音菩薩銅像是 民國98年(2009年)在 東和禪寺法會時拍攝的,中央是 十一面觀音,兩旁是 聖觀音。十一面觀音,最頂上是 佛頭,其他有 慈悲、嗔怒、獠牙、...等相;正背後通常是爆笑惡臉,因擺放位置,這一面不易看到。聖觀音就是尋常所見的 觀音像,只是 日式觀音像與 漢傳觀音像外觀不一樣。這個法會是恭迎 三尊聖像回 台北別院 觀音禪堂而舉辦的,三尊聖像遺失50餘年,由 震旦行董座 陳永泰先生購得、比對、確認、餽贈而迎回。

參考資料:財團法人 台北市 東和禪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su的部落格 的頭像
    Hsu的部落格

    Hsu的部落格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