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ssica rapa L. 油菜 [十字花科]
Brassica campestris L. var. amplexicaulis Makino
Brassica chinensis L. var. oleifera Makino
Brassica rapa L. var. campestris L.
...
別稱:油白菜、蕓苔、江門白菜
特徵:一或二年生草本,植株高30~90cm;莖粗壯,分枝或不分枝,全株帶粉霜。基生葉最大,倒卵形至倒卵狀橢圓形,大頭羽裂;頂裂片圓形或卵形,側裂片小,1至數對;葉脈明顯邊緣具不整齊細牙齒緣,葉柄寬,長2~6cm,基部抱莖。
下部莖生葉倒卵狀長圓形,長6~10cm,羽狀淺裂或不裂;先端圓或鈍,基部擴展抱莖,不規則細齒緣。中、上部莖生葉漸小,倒卵狀長圓形、長圓形或披針形,長2.5~8cm,寬0.5~4cm;基部心形、半抱莖或抱莖,全緣或細齒緣。
花頂生或腋生,初時為總狀花序,盛開後聚為繖狀花序。花亮黃色,極少數淡黃色,直徑0.7~1.0cm;萼瓣長圓形,長3~5mm,先端圓,邊緣模質;花瓣4,倒卵形,先端常呈缺刻,基部有爪。雄蕊6,4強,外輪2花絲短,內輪4花絲長;雌蕊位於花冠中央,柱頭頭狀或2裂。
長角果線形,長3~8cm,寬0 2~1.4cm;果堅硬,果瓣有中脈及網紋,先端具喙,喙呈柱狀。種子球形,直徑1.5mm,紫褐色至黑色;種子即俗稱的 油菜籽、菜籽,含油量高,是重要的食用油來源。
分布:栽培歷史悠久,難以追蹤其原生地,可能分布 歐洲至 中國,中國、日本皆廣泛栽植,部分地點 油菜花季,成為熱門景點。本種曾經是 台灣最主要的綠肥植物,近年農業單位推動多樣化的綠肥,波斯菊、向日葵、太陽麻...都成為稻田休耕期的花田,一望無際的 油菜花田少和許多。
油菜栽培歷史悠久,品種繁多,外觀多少有異,學名說法更是分歧,無所適從;小油菜、西洋油菜、油白菜、芥菜、...誰是誰實在搞不清楚。十字花科(CRUCIFERAE (BRASSICACEAE))是人類最重要的葉菜類來源,論種類(品種)僅 菊科(ASTERACEAE(COMPOSITAE))可與之相較,論產量(重量)則任一科無出其左右。栽培久,品種繁多,外觀變異之大,參考 甘藍菜家族的變化即超乎想像,再來個 油菜(白菜)家族,又是讓人暈頭轉向。總之,見到 蕓苔屬(BRASSICA)的種類或品類,想細分就是自找麻煩。
寫這篇 油菜不是要介紹它,主要是想告訴大家,繽紛的 油菜花田季節又到了,農曆春節前後,直到春耕前,總有機會見到 油菜花田。所有綠肥植物中,個人獨鍾 油菜花,葉子可當食用蔬菜,種子可榨油,花田又動人;個人所知,新竹 關西 上南片是觀賞油菜花田絕佳地點,是大面積的 油菜花田,非那種須可議取景的一畝田。
十字花科相關種類請點選:十字花科植物目錄
參考資料:台灣植物誌 第二版
中国植物志
后里國中 莊溪老師植物網頁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