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縷 台北 石碇.jpg
台北 石碇 十三股

Stellaria media (L.) Vill.  繁縷  [石竹科]

Stellaria media(L.) Cyrill var. media

別稱:鵝腸菜

繁縷 台北 石碇 十三股.jpg
台北 石碇 十三股

特徵:一至二年生草本,植物體高10~30cm。莖被毛,綠色或紫色,下部常平臥,上部多少分枝。葉,對生,有柄,上部葉柄短至不明顯;圓形至卵形,基部鈍至圓形,先端突尖,兩面無毛;具緣毛,有時僅基部具稀疏緣毛。

花梗被毛,纖細,伸長後常下垂;萼片5,卵狀披針形,先端尖銳;被毛。花瓣長2~3.5mm,橢圓形,2深裂幾達基部;雄蕊3~5,花絲離生;花柱3。蒴果卵形,較宿存萼稍長,成熟時6裂,種子多數。

繁縷 台北 石碇 十三股(1).jpg
繁縷與十元硬幣比較大小,通常植株會再更大些;照片中圓形深裂的葉子是 繖形科的 台灣天胡荽。

分布:泛歐亞大陸植物,西自 歐洲、俄羅斯、阿富汗、喀什米爾、巴基斯坦、印度、不丹、尼泊爾一直到東邊的中國、朝鮮半島、日本、台灣皆有分布。台灣出現以低海拔地區為主,為路邊、短草地常見雜草;本種中海拔地區也算常見,族群不斷地開疆闢土,近年已爬升到海拔3,000公尺以上之高山地帶。花期主要在春~夏季。

繁縷(S. media)是極常見的小野草,與 鵝兒腸(S. aquatica)一樣都分布在低海拔地區。但一般而論,前者出現的海拔稍高,且多出現在山區,甚至中、高海拔地區;後者則常見於平地及山區,包括市區公園、郊區道路兩旁草地,中海拔以上幾乎不存在。

鵝兒腸  繁縷.jpg

繁縷與 鵝兒腸外觀近似,以柱頭裂瓣來區分是最簡單的方法,前者3後者5。另外前者葉柄較長,上部葉柄較短多少仍看得到葉柄,後者上部葉無柄或半抱莖。至於葉子的緣毛,繁縷通常看得到緣毛,但非常稀疏,老花眼現場實在看不太清楚,須相機影像放大後才明顯。

另外 報春花科(櫻草科;PRIMULACEAE)有一種開著靛藍色小花的 海綠,又稱作 琉璃繁縷(Anagalis arvensis),其與 繁縷實在牽不上關係,或許都是初春在草地上出現的小野花,所以這麼稱呼吧。琉璃繁縷(海綠;Anagalis arvensis)開著夢幻般靛藍色花朵,亦有少數呈鮮橙色花的族群,請直接點中文名稱連結。

2003年「台灣產石竹科石竹亞科植物之分類研究---李祖文」報告,將花柱5裂的 鵝兒腸改列 鵝兒腸屬(MYOSOTON),若以此依據則 鵝兒腸學名為 Myosoton aquaticum

石竹科相關種類請點選:石竹科植物目錄

參考資料: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第貳卷

                 台灣植物誌 第二版

                 后里國中 莊溪老師植物網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