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姑草 東北角海岸 鹽寮.jpg
東北角海岸 鹽寮

Sagina japonica (Sw. ex Steud.) Ohwi 漆姑草  [石竹科]

Sagina sinensis Hance

Sagina echinosperma Hayata

別稱:瓜槌草、玉山漆姑草

漆姑草 北海岸 麟山鼻.jpg
北海岸 麟山鼻

特徵:一年生草本,植物體細小,高5~20cm。莖常叢生,上部疏被毛。葉,輪狀對生,無柄;線形,長0.7~2.0cm,寬1.5mm,先端急尖。花,單生或稀疏之聚繖花序,徑不及5mm;萼片5,橢圓形,被腺毛;花瓣5,卵形,偶發育不全或無花瓣;子房卵形,花柱5。蒴果卵形,長約 0.5cm,成熟時5裂;種子多數,黑褐色;扁圓形,具乳頭狀突起。

分布:原生於東亞至 南亞,印度、尼泊爾、不丹、阿薩姆至 中南半島;西伯利亞、中國、朝鮮半島、日本、琉球、台灣。台灣分布於海邊、平地,低至高海拔地區,常出現於荒地、道路兩旁、短草地,為常見雜草;家中盆栽、市區人行道皆能見到自生植株。

漆姑草 台北市區 基隆河河濱公園.jpg
台北市區 河濱公園

漆姑草是常見雜草,植物體非常地小,花朵更是小,花徑通常只有3~4mm;這樣的小傢伙,即使出現在花盆裡,也不會去管它,除非出現過多或長得太大才會被清除。個人對花盆長出的這類的小雜草,通常不在意,大概知道是些什麼就好,不會刻意想了解它。既然寫 石竹科(CARYOPHYLLACEAE),當然要介紹 漆姑草(瓜槌草),上網查詢及翻閱書籍後,才知道另有極相似的 大瓜槌草(S. maxima)存在,還真是傷腦筋。

漆姑草 台北 內湖.jpg
台北 內湖

有兩個近似種,當然要釐清它們,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檢索表,漆姑草(瓜槌草)葉寬於1.5mm,大瓜槌草葉窄於2.0mm;注意一下使用的單位,這也太難比對了吧。綜合常使用的官方或網路圖鑑描述,大瓜槌草植株顯然比較小、葉子也比較短,Plants of TAIWAN裡 大瓜槌草又稱 小漆姑草,這是在整人嗎?看來兩種外觀除了依 種子型狀(是否有乳狀突起)比較外,型態上不易判定誰是誰。不管它,這裡先寫 瓜槌草,等拍到特徵明顯的照片後,再來做比較。

石竹科相關種類請點選:石竹科植物目錄

參考資料: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第貳卷

                 台灣植物誌 第二版

                 后里國中 莊溪老師植物網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