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六聖玫瑰天主堂.jpg
斗六 聖玫瑰天主堂

台灣自 西荷時期起,西方宗教開始傳入 台灣,西班牙 道明會神父對 平埔族散播福音;崇禎15年(1642年),荷蘭驅離在 淡水、基隆的 西班牙人,結束 天主教在 台灣短暫的傳播。一直到 咸豐9年(1859年),3位來自 菲律賓的 西班牙籍 道明會神父及5位 中國籍教友自 打狗(高雄)上岸,天主教始正式在 台灣發展。

斗六(2).jpg

道明會的傳教士從 高雄展開佈教,當時在 台灣的 天主教隸屬 福建代牧區,1883年改歸新成立的 廈門代牧區管轄。1895年 台灣政權更易,乙未戰爭爆發,混亂之時部分莠民趁亂打劫,各地教堂也遭到波及,破壞、焚毀不少。乙未戰爭僅幾個月便結束,但各地動亂持續數年之久,直到 第四任總督 兒玉源太郎採招安且實施殖民政策後,動亂漸平息,神父、教士才返回重新招募教友。

斗六聖玫瑰天主堂

斗六聖玫瑰天主堂(1).jpg
聖玫瑰天主堂:雲林縣斗六市中華路80號

光緒8年(1882年)兩位 道明會 西班牙籍神父 王靈牧及 杭若望至 斗六傳教,天主教正式進入 斗六。光緒21年(1895年) 乙未戰爭爆發,教會遭到暴民攻擊,傳教士和教友離散,教堂成了一片廢墟。明治31年(1898年)高熙能神父重回 斗六,招募離散教友,重建教堂。明治39年(1906年) 嘉義 梅山大地震,彰、雲、嘉的教堂全部受損,大正7年(1918年)斗六地區在 道明會協助下,重建教堂及神父、教士宿舍。

斗六聖玫瑰天主堂.jpg
聖堂內外美麗的彩繪玻璃

今日這座有著高大的穹頂的 斗六聖玫瑰天主堂,是 民國43年(1954年)的建立的,之所以建造宏偉教堂,與 民國38年(1949年) 中國共產黨建立新政權,國民政府播遷來台也有關。羅馬教宗因為失去 中國大陸廣大教區,遂以點對點方式在 台灣成立新教區。民國42年(1953年) 嘉義教區成立,43年(1954年)10月4日,斗六聖玫塊天主堂落成,一度成為 嘉義教區主教座堂;聖堂正面嵌鑄鐵的 于右任草書、賈景德楷書文字,可見 國民政府對這座教堂的重視。

斗六長老教會

斗六長老教會(1).jpg
斗六長老教會:雲林縣斗六市公正街66號

基督教長老教會最早來台灣的兩位傳教士就是 馬雅各和 馬偕兩位牧師,一南一北在 台灣展開傳教。斗六長老教會創立的時間也相當早,成立於 光緒10年(1884年)5月1日,是 雲林地區最早成立的 長老教會。長老教會收藏的文獻中,即有1907年 甘為霖牧師至 斗六長老教會的紀錄。甘為霖牧師於 同治10年(1871年)首次來台宣教,在 台灣時間有41年,足跡遍及台灣南北,於 光緒17年(1891年)在 台南創立 盲人學校,貢獻獲 日本政府頒發數枚勳章。

斗六長老教會.jpg

今日所見的 斗六長老教會建築是 民國44年(1955年)建造的,位置與 斗六聖玫瑰天主堂近在咫尺,由聖玫瑰天主堂公正街側往南走幾步路即可到達。這座外觀洗石子壁的教堂,帶有仿哥德式建築的風格,正面方形塔樓,旁有大型扶壁,扶壁間置尖拱窗,造型典雅。走在 斗六街區,一座有穹頂的 聖母天主堂,以及有扶壁的 基督教堂,完全不同的建築元素出現在市集裡,會讓人眼睛一亮吧。

其他教堂請連結:教堂地圖

參考資料:斗六聖玫瑰天主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