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港教會(1).jpg
花蓮港教會:花蓮縣花蓮市中山路263號

光緒16年(1890年)在 淡水 牛津學院幫忙的 葛瑪蘭族青年 顏有年,得到 馬偕允許周遊賣藥兼傳教,在 花蓮 奇萊葛瑪蘭族「加禮宛社」(新城鄉)吸收了許多教徒,馬偕聞訊後親自前來,教友受到鼓舞租屋設 禮拜堂。光緒21年(1895年) 台灣政權更易,日本帝國取得 台灣後,著手東部 花蓮的開發,宜蘭的 漢人、葛瑪蘭族配合政策,陸續遷移 花蓮。

花蓮市.jpg

明治40年(1907年)3月9日「加禮宛教會」成立,聘 偕八寶擔任首任傳道師,成為 花蓮港第一所教會。明治43年(1910年)因地點偏遠,遷移至 春日通(復興街),租屋當作會堂,在上面地圖「鐵道園區」對角的區塊內。隔年(1911年)在 黑金通(節約街)興建木造禮拜堂,及今日位置;明治45年(1912年) 高端莊牧師改建為具尖塔之 歌德式教堂。民國40年(1951年)花東大地震,教堂嚴重毀損,49年(1960年) 陳瑞山牧師發起籌劃重建,50年(1961年)完成今日所見莊嚴、典雅的教堂。

花蓮港教會.jpg

這座教堂依地名稱「花蓮港教堂」,花蓮舊稱 奇萊,是由 阿美族語演變而來,光緒元年(1875年) 陸路提督 羅大春奉「開山撫番」政策,開闢 蘇花道至 奇萊,並設置兵營。明治29年(1896年) 日軍由 卑南北上進駐並設置軍營,明治32年(1899年) 總督 兒玉源太郎視察後,在 花崗山開闢新街道設「新港街」,往後逐漸發展成 花蓮港街,1940年升格為 花蓮港市。因此這裡的「花蓮港」指的是地名而不是港口,至今我家人要到 花蓮,依舊是說『欲去 花蓮港(音:洄瀾港)。』。

其他教堂請連結:教堂地圖

參考資料:現場導覽看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