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O連續播放關於 硫磺島的影片,1945年的此時(2月初)正是 硫磺島戰役醞釀時間。曾經 父親非常喜歡看戰爭片,書櫃裡也是一堆二戰書籍、回憶錄,這是他童年到青年的記憶。忘了什麼時候開始,父親不再看戰爭片,尤其有關 日本軍國主義的話題,非常的排斥。或許 台灣近年的民粹玩得太過火,政治人物英雄化、偶像化,假借集體意識綁架個人想法,與 軍國主義操作手法雷同有關吧。
告訴他電視正播映 硫磺島的影片,反應很冷淡,說是關於 栗林中將和 西竹一中校的故事,這下子興趣來了,這兩位是當時 日本陸軍激進派把持下,理智型的軍官。影片播放約2/3左右,勾起 父親對童年的種種回憶,話匣子再也關不起來,一個個認識的、接觸過的人物跳躍式出現;大多與戰爭有關,其中 成城中學一、二年級的班導 蓮田(老師)先生可以當故事,是民粹下典型的犧牲者。
本文
蓮田(老師)先生是一位溫文儒雅的年輕人,教的是國學(日本古文、文學),學生犯錯,他的處理方式不同於其他老師,選擇以背唸古詩、百人一首代替體罰,學生們很喜歡這位導師。不過這位斯文的 老師一談起正進行中的戰爭,會完全變成另一個人,激進、瘋狂,不容任何人對國家政策有絲毫懷疑的態度,完全不接受其他看法。只要聽到老師暴躁、嘶吼的聲音,就知道一定與效忠國家的話題有關。
在「11.私立小學」的[註1]中提及,成城學園是自由派學者 澤柳政太郎創立,在當時的情勢下,校方不敢公然反戰,但對於 軍國主義琳瑯滿目的活動,能避開的都不參加。蓮田(老師)先生對這一點很反感,一年級(1941年)第二學期12月中 珍珠港事變爆發後,他以行動表現“愛國”,與幾位老師以及 軍訓教官公開要求校方改變態度,校園內“自由派”師長聲音式微,“主戰派”儼然成為主流。
父親的記憶裡,二年級第一學期 中途島戰役爆發之後,官方發佈雙方打成平手,但坊間耳語卻是 日方大敗;同學之間多有聽聞壞消息,小心謹慎談論著,生怕萬一被 導師聽到可不得了。某日 蓮田(老師)先生在課堂中說他已申請復役,要報效國家。同時間學校共六位師長自願從軍,校方保持一貫態度,並未舉辦盛大送行典禮,簡單地辦了一場班際歡送會,幾位老師就這樣離開學校。
在「23.天皇御賜香菸」中提到 父親同窗好友加入 神風特攻隊,該篇裡說是受激進派教官慫恿,這一次 父親說與 蓮田(老師)先生也有關,這位主戰派同學與 導師一直有書信往來,受影響的可能性很高。三年級畢業前,父親從同學口中得知,老師調到 南洋戰場,這是最後一次得到的訊息,之後再也沒有任何消息。
許多年後,大家都已是不惑之年的一次同學會,一位師長談起了 蓮田(老師)先生,兩人在 戰爭最後階段在同一單位,軍階都是 中尉,駐守地點在 馬來亞。『蓮田一聽到 日本投降,馬上要求隊部長下達全體自盡命令,結果被拒絕...。』。我想可能與「53.關東軍(三)」裡 二伯遇到情況一樣,激進派年輕軍官希望官兵全體為 天皇殉職;不過 蓮田(老師)先生沒那位 少佐(少校)幸運,槍械沒被取走,他射穿自己腦袋走了。『ばか者...』師長嘆息著,之後現場一片寂靜。
聽完故事後我也不知該說什麼,畢竟不同的時空背景下,人們的思維是不一樣的;不過戰爭都結束了,司令部也指示放下武器聽候指令,這時點結束生命實在不值得呀。三思而行是古訓,年輕時聽不進耳裡,經過時間的洗鍊,古人說的還是比較實在。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