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三月父親幼稚園畢業照.jpg
昭和10年(1935年)三月,幼稚園畢業照。父親是前排最右邊那位。

拿著遙控器各頻道轉來轉去,無意間看到 韓劇一個短暫洗臉畫面,想到小時候曾聽 父親說過的一個故事,說是唬人或許是,但似乎也有些根據。刻意再問 父親這件事,他愣了一下,之後皺眉頭又點點頭,應該是記憶裡有這檔事,卻又說不上來。沒辦法了,須自己組合個短故事,首先了解一下背景。

昭和8年(1933年)底,祖母帶著 父親、五姑媽兩位年幼子女到 東京 澀谷區 大山町,與更早到 東京就讀 成城高等學校的 大伯會合。五歲的 父親先就讀 幼稚園,一年多後畢業,春假過後進入附近的「西原小學校」就學。這是一所公立小學,校長是 琉球人,老師與 學生 琉球人的比例也高;附近有 朝鮮人社區,班上 朝鮮籍同學數量不少。以下是 老爸入學後不久發生的事。

本文

體育課結束,老師帶隊要所有小朋友到洗手台前盥洗,一位階級較高的師長在一旁觀看。盥洗結束後進入教室,小朋友們各自坐在自己座位上,那位高階級老師走入教室,站在講台上說話了。『我不認識諸位,但是從剛才的盥洗動作,可以猜出諸位來自哪裡。』。

父親個子小坐第一排,第一個就指著說:『你是台灣人。』,又挑出幾位 朝鮮籍同學,之後笑嘻嘻地說:『沒錯吧!』。大夥都傻眼了,這麼厲害,看盥洗動作就猜得這麼準,小朋友們都聚精會神盯著台上這位神奇的 老師,等著他說明原由。

『日本人洗臉,手動頭不動,中國人(含 台灣人)會頭和手一起動,朝鮮人則洗完臉後,習慣會抹臉或拍打臉部。』,師長揚著眉毛說。『所以我能一眼看出你們是來自哪裡。』,接著又說:『我是 琉球人,習慣動作也不一樣喔,你們要好好培養觀察力,看誰先看出哪裡不一樣。』。

真是太神了,高階老師走出教室一段時間,教室依舊靜悄悄,大家都在想這件事。當天晚上,老爸洗臉時,手動覺得不對勁,頭搖又覺得動作太大,反正很彆扭就是了。注意家中兄長們洗臉,還真的頭、手一起動,日本籍同學頭真的不會搖,朝鮮籍有的還會『啪、啪』打出聲音。

故事結束了,現在國與國之間交流頻繁,文化傳播迅速,或許洗臉的動作不再那麼固定,無法以洗臉方式歸納族群。不過在當時保守環境下是有可能,大日本帝國下,日本、朝鮮、琉球和 台灣,各族群並非融合,各自堅守自己的傳統。母親曾經說過,記憶中兒時的 新竹市區街道上,日本人、閩南人、客家人和 原住民各有各的裝扮,越年長越容易區分族群。

小時候我也能看出 台灣人和 外省人的差異,讀書時除少數 同學外,大多分辨的出來,我想應該是日常生活習慣不同,一般社區與眷村文化不同,種種因素所呈現出來的細微差異吧。現在呢,看著子女的同學,哪還分得出是哪裡人,全都一個樣,都融合了。

老爸的童年回憶目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