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兒腸 基隆 大武崙.jpg
基隆 大武崙

Stellaria aquatica (L.) Scop.  鵝兒腸 [石竹科]

Myosoton aquaticum (L.) Moench

別稱:牛繁縷、雞腸草、雞兒腸

鵝兒腸 台北 士林 內雙溪.jpg
台北 士林 內雙溪

特徵:越年生草本,斜升或直立,高度大多在50cm以下。莖,常分枝,被毛;偶帶紫色。葉,對生,上部無柄;卵形、寬卵形,全緣,無毛或葉緣被疏毛。花,單一或聚繖花序,頂生或腋生,徑1~1.5cm;花梗長0.5~2cm,萼片被毛;花瓣白色,五枚,深裂,雄蕊10枚,花柱5裂。蒴果,桃形,下垂;種子近圓形,褐色,徑約1mm。

分布:泛北半球亞熱帶至溫帶植物。台灣平野普遍雜草,常見於農田、竹林、空曠地、郊區公園、道路兩旁。花期通常在春、夏季。

鵝兒腸 台中 新社 白毛.jpg
台中 新社 白毛

台灣老一輩看到 鵝兒腸多稱它 雞腸草或 雞兒腸,但包括 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等等相關書籍,將 雞兒腸這個名稱給了 菊科(COMPOSITAE(ASTERACEAE))的 馬蘭(Aster indicus),久而久之,本種已坐穩“鵝”這個名字。困擾我的是,『鵝』在台灣有兩種稱呼,一稱『鵠』,音發“giâ”;另稱『鵝』,音“gô”,常以“鵝仔”稱之;鵝兒腸若以 台語稱呼,發哪個音較佳?

鵝兒腸 台北 北投 十八份.jpg
台北 北投 十八份

石竹科(CARYOPHYLLACEAE) 繁縷屬(STELLARIA)的成員個子都不大,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本屬列出6種(含變種),其中 鵝兒腸與 繁縷(S. media)最常見,外觀非常接近,通常 鵝兒腸花徑稍大,雄蕊數較多。但其花朵太細小,野外見到並不易區分;兩者最簡單的判斷是看 花柱,本種柱頭5裂可區別,同時也是本屬6種唯一5裂者,其他柱頭都是3裂。

2003年「台灣產石竹科石竹亞科植物之分類研究---李祖文」報告,認為本種應該列為 鵝兒腸屬(MYOSOTON),若以此依據本種學名則為 Myosoton aquaticum

鵝兒腸  繁縷.jpg

部落格介紹植物以幾個科為主,比較好整理,也較有系統,當然個人能分辨種類的 科、屬不多也是原因。不過植物單元初設時,想到甚麼就寫甚麼,涉及了好多興趣不是很高的 科別,既然都寫了,也應該充實這些 科其他的成員。石竹科就是個例子,當初驚豔於 巴陵石竹的美,一股腦兒就貼上,結果「植物世界」目錄上,巴陵石竹一直孤零零列在 石竹科底下,有點過意不去。

鵝兒腸.jpg
掃描自 野菜博錄,我手中的版本稱本種為「鵝兒菜」,有些版本稱呼它「鵝兒腸」

其實早就想增加本科成員,郊野隨處可見的 鵝兒腸當然是首選,但這種不起眼數量又多的野花,通常不會刻意去拍,頂多是隨手拍幾張意思意思。幾次想到要寫 鵝兒腸,挑照片時才發現電腦裡只有寥寥幾張,而且特徵都沒拍清楚,只好作罷。買了單眼相機、微距鏡頭以及腳架,克服拍這類小型花朵困難後,可以開始寫它們了。

石竹科相關種類請點選:石竹科植物目錄

參考資料: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第貳卷

                 台灣植物誌 第二版

                 后里國中 莊溪老師植物網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