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悶雞米飯.jpg
黃悶雞米飯

今年四月份與老婆到 林口 竹林山 觀音寺拜拜,飢腸轆轆,看到一間「黃燜雞米飯」,海報貼著「舌尖中國」。《舌尖上的中國》是我愛看的節目,內容介紹的菜餚讓人垂涎,就選這家。

一碗黃燜雞端上桌,似曾相識,吃上一口後,深藏的記憶湧現,這是小時候家中會出現的一道菜。吃這道美味的 黃燜雞,有著濃濃的「母親的味道」,說熱淚盈眶太誇張,但真的很感動。回家後上網查「黃燜雞」,是一道1927年在 山東出現的佳餚,因搭配米飯美味可口,很快地傳遍中國。

母親為什麼會這道菜,從家裡的脈絡和 母親的娘家去追究,都與這道菜無牽連。那會是誰教 母親做這道「中國名菜」呢?推測來自 閩菜大師 乞師最有可能,年幼的印象,乞師很受 小朋友喜愛,但他的脾氣並不好,會舉著鍋鏟罵人。

本文

在 父親口中,閩(台)菜料理大師是 梅師,乞師好像是 梅師的高徒。乞師曾任 板橋 林本源家族某記某房掌廚,也曾經是 祖父禮聘的廚師,亦待過 蓬萊閣餐廳擔任大廚,這中間的時間順序我不清楚。聽 父親說過,一次 祖父宴客,席中 蔣經國先生也在場,對料理讚不絕口。那次宴客掌廚大師是 乞師,從此 乞師成為 蔣經國宴客主要總鋪師。

大伯母、三伯母和 母親都曾經與 乞師學烹飪,可以說 大伯母與 母親拿手烹飪主要來自 乞師;乞師常進出家裡,與家人們都非常熟,這是在寧夏路老家的事,那時我還沒出生,都是聽長輩或兄姊說的。我口中的舊家是在建國北路,印象中只有在 祖母的 姐妹會宴客時,乞師才會來;乞師來時 堂姊、姊姊似乎都很興奮,我們兄弟也跟著湊熱鬧。記憶中 乞師會拿些肉丸子或什麼的給小朋友吃,難怪大家會喜歡他;開始做菜前,安全起見也怕影響動線,小朋友必須離開。

以上是我很小時的記憶,究竟是自己的記憶,或聽家人說起重新組合的記憶,我不能確定。家中辦宴席,總鋪師帶著廚班來外燴,有記憶的次數不少,但大廚多非 乞師。民國70年(1981年)夏季,祖母的告別式上,突然出現一位年紀很大的老先生,拄著拐杖步伐緩慢默默走到靈堂前,喝退想請他離開的司儀,念了好長一段經文,行了好深的鞠躬後離開,這是我最後一次見到 乞師。

黃燜雞製作材料以雞腿肉為主,搭配馬鈴薯、黑木耳、香菇等材料熬煮,是一道較麻煩的料理。味全公司推出「味全花瓜」罐頭,家中改以味全花瓜為鍋底煮 瓜子雞鍋,口味佳、製作簡單,取代了 黃燜雞。小學以後家中餐桌上的『鍋』大多是 瓜子雞鍋,只有一次在我央求下,餐桌出現黃燜雞。

讓我回憶起 母親的味道的 黃燜雞米飯主要有兩家連鎖店,味道都差不多。在編寫這個故事時嘴饞,去外帶一份,吃完這懷念的味道後再繼續完成這一篇。

老爸的童年回憶目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u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